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万里悟道,圣道之苦,天命显世,大世枷锁 (第2/5页)
的架势,听到顾锦年询问亭长,他们一句话都说不出,立刻去喊来亭长。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 亭长快速走来,五十多岁,看着顾锦年恭敬无比道。 “敢问阁下是哪路仙门之人?” 亭长还算是知晓一些仙家门派,故而出声,询问顾锦年的来路。 看到亭长前来。 顾锦年示意对方去一旁。 后者也没有啰嗦,立刻走了过去。 “本侯顾锦年。” “此番游历,发现有老人在深山之中。” “故而问问情况。” 顾锦年出声,道出自己的身份来历,同时拿出自己的侯令。 听到顾锦年三个字,亭长顿时瞪大了眼睛,神色当中满是不可置信。 “您是天命侯?” 顾锦年这三个字,在如今的大夏王朝,简直是如雷贯耳,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也知晓顾锦年的大名。 “恩。” 顾锦年点了点头。 而后者立刻出声道。 “侯爷,您千万不要误会,这是村子里的习俗,下官也一直劝阻过这些百姓不要如此,可家家户户穷苦无比,若是不把老人送到山中,唯恐饿死年幼者。” “这般的习俗,已经持续了许久,也并非是下官能左右的。” 知晓对方是顾锦年,亭长立刻开口,希望顾锦年能够理解。 “本侯并非是来责怪你的。” “百姓之苦,本侯其实明白,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 “本侯会修书一封,让朝廷立刻拨来粮食,解决这件事情。” “你去通知各地,这是本侯的凭证,天云郡往后不可再发生此等事情。” “能帮的,本侯都会帮。” “但此事虽然与你无关,可你身为亭长,也应当去想尽办法,避免此事。” “往后还是希望你能尽心尽力,多谢了。” 顾锦年开口,他无法解决太多这样的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朝廷紧急拨下一笔粮食,这样的话,稍稍能解决这种问题。 说完这话,顾锦年朝着亭长一拜。 他也知道,对方也有苦衷,谁都不希望自己管辖之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各有各的苦衷,只能说既有职,就应当背负责任。 苦一批人,造福天下人。 看着堂堂侯爷朝自己一拜,亭长心中既是感动,也是敬佩。 顾锦年没有责罚他,明事理,还有如此的气魄,实在是让他不知该说什么好。 “请侯爷放心。” “下官一定尽心尽力。” 亭长出声。 “那就劳烦阁下,去与这老者说上几句,否则的话,她内心还是不安。” 顾锦年开口。 后者点了点头,立刻来到村口,大致将事情告知对方,后者得知自己不用死了,一时之间,喜极而泣,跪在地上,朝着顾锦年磕头。 “老人家。” “如此大礼,晚生受之有愧。” “请老人家放心,总有一天,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顾锦年开口。 他做不出太大的承诺,只能如此说道。 待说完这话,顾锦年也就没有了借宿的想法,离开了此地。 他来到深山。 沉默不语。 月色照耀而下,顾锦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他打破了墙石。 却打不破人心中的墙石。 是怎样的苦。 才会让人将自己亲生母亲送去墓xue之中? 自幼的抚养,含辛茹苦的带大,古代分娩,如同行走在鬼门关一般。 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顾锦年一直都知道,百姓苦,百姓苦,可当看到这一幕时,对他冲击太大太大了。 在京都当中。 他所看到的百姓苦,是忙忙碌碌,为五斗米折腰。 而在这些地方,他看到的苦,是真正的苦。 人间。 如同炼狱一般。 生来,仿佛遭罪一般。 十八层地狱,也苦不过这人世间吧。 今日。 救下是一个人,可昨日,前日,有多少人葬身于此? 或有心狠者。 将自己的父母,从悬崖丢下。 但顾锦年相信,大多数的人,还是不忍。 法于理。 善与恶。 想到这一切,顾锦年沉默到了极致。 他一直觉得,自己在改变这个世界,想要去拯救这人世间的苦难,可现在他才发现,自己太过于渺小了。 这样的苦楚,怎可能是自己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这只是自己所能看到的。 可那些自己看不到的,又在何处? 顾锦年紧闭双眼。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 “圣人也,为天地苍生造福。” “圣人之道,顺着天意,改变着这个世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条路,太难走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袭来,他对圣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越是了解,顾锦年更加觉得圣人之道有多艰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刻,顾锦年也彻底明白,这四句话有多难,为何横渠四句,能成为无数读书人都想要追求的目标。 因为太过于宏伟,任何一条,都难以完成。 “今日之苦,今日见。” “明日之苦,未曾见。” 顾锦年又是长长吐了口气。 他盘坐在这里。 心情异常的沉重,他感受到了圣道的苦,感受到了圣人的难,更加感受到了这条路有多难。 唯有真正见到。 才能明悟。 恐怖的压迫感,并非是这一件事情,而是无数看不到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 任何事情,越是了解,才会知道有多恐怖。 顾锦年坐在孤山之上,沉默了许久。 他想过了诸多事情,去解决这样的情况。 但想了很久,无论自己怎样去解决,还是需要时间。 如此。 当天再度亮起之时。 顾锦年站起身来了,他朝着山下继续行走。 他无法想到更多的东西,这需要时间。 不可能因为看到了一件事情,就有诸多的感悟,从而明白道理。 他继续行走。 游历山河。 如此。 转眼之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