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三章:大夏宣战,诸国施压,顾锦年入世,盘山复苏 (第2/4页)
带着镇国公一同去,平乱宁王,再灭匈奴。 听到这话,镇国公不由叹了口气。 镇国公开口,他乃武将之首,如果要打仗他绝对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那种。 可他没有答应。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不能打,也打不了。 诸多势力都在盯着,而且这一次对方做好了万全之策,连建德皇帝都找来了,顾锦年和苏文景两位圣人都不能插手这件事情。 谁插手谁就倒霉。 违背圣人之道。 听到镇国公如此开口,永盛大帝却不由皱眉。 永盛大帝没有发火,而是质问镇国公。 镇国公开口。 可提到顾锦年,永盛大帝直接摇了摇头。 永盛大帝直接拒绝。 是的,这件事情,顾锦年不参与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对于顾锦年而言,他现在是圣人,就应当遵从儒道之意。 宁王就是拿捏了这点,不然的话,大夏有两尊圣人,宁王凭什么造反 谁给他的胆子造反。 镇国公开口。 这般说道。 听到此话,永盛大帝不由长长叹了口气,最终攥紧拳头道。 永盛大帝没话说了,连镇国公都劝阻自己不要开战,自己又如何能宣战 如此。 随着永盛大帝的旨意下去。 礼部以最快速度,拟好圣旨,直接动用龙舟,赶往西北境内。 此时此刻。 宁王与祁林王已经封控西北二境所有进出口,可以说稳若金汤,双王并没有称帝而是推出建德皇帝。 他们之前就是打着建德皇帝的名号,要与大夏王朝划清界限,难听的话到没有多说,只是态度很明确。 但无论如何,到现在还没有成立国家。 还算是有迂回的余地。 三日后。 礼部带来消息回来,任凭礼部怎么去好声相劝,宁王最终给出两个回答。 第一,永盛大帝禅让位置,遵从天意,先诛-切造反臣子,换句话来说,满朝文武得死一般,然后由建德皇帝登基,但建德皇帝只会在西北重新登基。 第二,西北二地,脱离大夏,天命已定,双方既然都没有什么错,从此一国两地,割让西北二地。 这两个方案,第一个有点狠,但凡脑子正常都不会答应,而且是赤果果的打脸。 第二个,属于比较温和,不哕嗦那么多废话,互相给台阶下,建德皇帝毕竟是前朝皇帝,如今被找到,也不想跟你永盛大帝纠缠那么多,以西北为基点,分割两国。 一个是大夏王朝,一个是新夏王朝。 各有各的律法,各有各的管理方法,井水不犯河水,依旧还是一家人。 当然,这个只是明面上好听一点,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造反。 只不过是个台阶,和不给台阶的区别。 当这两个方案回到大夏王朝后。 上上下下都不满了。 礼部过去议和,说实话已经做好了对方拖延的准备,但没想到的是,对方连装都不装,直接就玩这招。 根本就是有恃无恐。 但即便如此,朝廷再度派人,进行第二次议和,这一次是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共同前去,两位尚书地位极高。 代表着朝廷的意思,可以做出一些抉择。 如此。 又是三天。 这一次两位尚书亲临,但得到的回答更加绝对。 宁王的态度很明显,他没有背弃祖制,而是帮助建德皇帝重新登基,而且说了一些极其难听的话。 大致意思就是,回去告诉永盛,这大夏王朝是他造反得来的,如今没有直接造反,而是光复建德,已经是很给永盛面子,如若不然,昭告天下,直接起兵造反,到时候永盛面子更加难看。 这是第二次带回来的消息,依旧是拒绝议和。 朝廷已经许诺了诸多好处,但没想到的是,宁王是打算一意孤行。 可即便如此。 当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带来议和失败的消息,朝廷顿时沉默了。 永盛大帝没有说一句话,而是让秦王与礼部尚书还有兵部尚书第三次前往西北之地。 所有人都知道,永盛大帝这是最后一次给对方机会。 宁王连续两次拒绝,这已经是狠狠的抽了大夏王朝一巴掌,满朝文臣固然主张不战,可都到了这个时候,还不打那就说不过去了。 不过。 第三次派人前去,一些军机情报也传来了。 匈奴国完成动员,又加了三十万大军,在匈奴国与大夏王朝边境,虽然没有越过雷池,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准备 并且不只是匈奴国,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也有动静,各自派大军在边境驻守。 这意思谁都知道,就是在防守大夏王朝当真宣战,一但宣战,三国就可以乘此机会发兵了。 面对着一封封军机情报。 几乎是赤果果的挑衅。 但同样,也证实了一件事情,宁王这次自立称帝,显然是得到了巨大的支持,谁在后面没人知道,可一下子能让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一同答应的存在。 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终于,第三次议和结果出来了。 宁王让秦王殿下以及杨开还有赵益阳三人白白等待了七天时间。 见都没有见一下。 就让他们三人干等着。 而七天后,宁王以另一种方式,给予了回答。 西北二境,建新夏王朝,预计三个月后,设国都,光复旧帝,完成登基大典,宴请东荒诸国,甚至中洲王朝大人物前来一聚。 同时宁王签署同盟会契文,选择加入同盟会,这就是宁王的回答。 不但不议和,还要加入同盟会。 天下人谁不知道,同盟会是排斥大夏王朝的组织 同盟会愿意接纳宁王,包括宁王加入同盟会,都是一种耻辱。 西北二境内。 宁王府上。 早已经是张灯结彩,客宴之上,匈奴国,扶罗王朝,大金王朝的使臣都聚集此地。 宁王更是举杯,显得格外喜悦道。 「如若大夏王朝当真敢举兵侵犯,需要诸位多多协助啊。 宁王举杯,满脸笑容道。 匈奴国使臣开口,豪迈无比道。 大金使臣点了点头,同样豪迈。 「好,有诸位这样许诺,本王心满意足。 宁王开口。 他造反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西北二境,因为当初边境十二城的教训,故而这些年来不断的高筑城墙,所以西北二地的城墙,比一般城墙要高出许多。 古代打仗无非就是三种模式。 第一种,两军交战,找一片空地,双方派多少多少人马,战鼓一响,互相开打。 第二种,攻城战,一个守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