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十二章 风雷动 (第1/3页)
跆炫道馆权衡利弊之后,于第三天回复了冥王星的挑战书。 不久,即接到了对方的通知,定于一个月后的某一天在老地方决一胜负。 金正浩见是这种情况,便松了一口气,心想大概是冥王星一时间抽不出高手,或者是为了需要做足充分的调查和准备,才把决战的日期定的这么远。 最关键是,那个时候江阳和欧舟正好处于假期。有俩弟子在,什么样的事都可化险为夷。 陆一鸣看了挑战书后,没言语,只把目光看着金正浩,后者明白他的意思,便把自己的猜测和想法说了出来。 陆一鸣认为应该是这样。 于是,两位教练开始紧锣密鼓地备战,并为此制定了详尽周密的训练计划。 那头,齐鲁也已经跟师傅说了,只不过并未得到答复。 张辰戌呢,这几天恰如热锅上的蚂蚁,整日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他几次三番跟冥王星组织要求撤销那份契约,然而对方已经为此惩罚了两名兄弟,说这关系到本组织的声誉,绝不会就此罢手。 他再说时,对方干脆采取视而不见的办法,根本不理会他。 他另一个不好相与之处是来自尚军的责难,老大除了要他想尽办法消弭此战之外,出于义气,还提醒他不行的话出去躲一段时间,免得大战之后双方有了损伤的话找他的后账,届时想走也来不及了。 张辰戌倒是想过此事,然而有一桩心事难了,那就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以冥王星组织的疏而不漏,和有仇必报的严厉措施,岂能容他一个小丑逃脱。 再者,设若跆炫道馆有了折损,他也清楚自己逃不脱责任。 他知道若是落在以狠辣著称的冥王星手中,至少会断他一条肢体,而若是落在跆炫道馆手里,虽然他不确定对方会怎样处罚他,却不至于惶惶如丧家之犬逃亡在外,整日担惊受怕。 他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心理,才迟迟拿不定主意。 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是希望冥王星组织赢得这场决战的,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自己不必遭受大的磨难,二是给自己报了一箭之仇。 至于跆炫道馆嘛,就看运气好坏了。他自小就是个亡命徒,当此危机时刻,他的堵性再一次占了上风。 尚军并不清楚这个在街头打拼了三年的二弟是何想法。 本着兄弟义气,出谋划策自是必然,担当责任也不可推却。 虽然他和齐鲁一度不屑甚至是鄙视过张辰戌的行为作风,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选择了保护兄弟。 至于跆炫道馆那头,他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真若出现了无法预料的伤损,大不了自己出面请罪,或许看在齐鲁请师傅的面子上,一根头发都不用掉了呢。 至于齐鲁呢,知道自己唯有请师傅出来,才算是帮了兄弟三人一场,舍此之外,他们俨然已成了引颈待宰的羔羊。 因为决战的双方他们谁也惹不起。 入秋那天,连续降了三场雨,秋凉便格外来的早。欧亦然天性怕热,一大早穿着短袖短裤在公园里跑步,一圈之后,便已是热气腾腾。 然而与他一起晨练的邵先生则不同,他似乎未老先衰,这天不但穿上了外套,还加了一件毛背心。 热与寒两个极端在一起晨练,惹得过往的熟人无不拿他俩比较说笑一番。 邵先生家资千万,心宽倒也未必,然而体重有一百七八十斤。按说他体内囤积的脂肪是御寒的佳品,可他就是怕冷。 他的膝肘关已经无法自如伸展,头顶上残存的几根头发显示他用脑过度且内分泌失调已久。 他俩可算是半个同乡,说同乡,其实是在相邻的两个县。如今他俩同住一个小区,晨练的习惯使得两人结识。 邵先生家世显赫,曾祖中过晚清的举人,爷爷做过某地区的专员。他自己做过运输公司经理,后瞅准机会下海开了个煤矿,搭上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快车,很快就发了起来。 到了2011年,他听从了某高校一名经济学教授的建议,将煤矿变卖后,投资两千万开了家洗煤厂,经营了一年多,凭着灵敏的嗅觉,躲过了一场资源市场的大洗牌。 后来把洗煤厂承包给了一个南方人,自己从此悠哉游哉的过起了神仙日子。 当今的人们普遍有一个怪癖,不管有无建树,都觉得自己了不起,是号人物。 一起晨练的圈子渐渐的大了起来后,各人因着学识修养的不同,在一些问题的见解上容易出现偏差,争执便在所难免。 性情偏执的人一言不合会拍拍屁股离开,走了也就算了,还要离间诋毁别人。 有一次,一个练友就笑着问欧亦然怎么把老杨得罪了 欧亦然笑了笑并未解释,却是邵先生说了原因。 那位练友听了,说这也太搞笑了点吧,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把过去那一套当回事。 那个拍屁股离场的老杨,原本晨练的项目是打篮球,后来见这个圈子热闹,扔了篮球跑来掺和。 因了那个原因,又回了篮球队。 可是过了不久,篮球队里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 据知情人讲,是和另一个球友一言不合嚷了几句。 邵先生本来先和老杨认识的,却和欧亦然谈得来。 那次欧亦然和老杨意见不合的时候,邵先生帮了欧亦然的腔。此后老杨见了邵先生便形同陌路,头一扭就走了。 反倒是见了欧亦然,还能搭几句话。 邵先生气不过,便揭了老杨的短,说老杨有一次和社区几个女士打麻将输红了眼,一怒之下把桌子掀了。 被几个女士指着眼窝一顿臭骂。 骂他不是个男人,输不起就别玩,自己跑来瞎掺和又怕输钱。 女人的嘴不比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慢,不久,整个社区都知道了那件事。 这话欧亦然信,他眼见老杨的许多熟人过不久又变成了陌生人。 老杨据说退休前是个某局局长,大概在单位颐指气使惯了,容不得不同意见。 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退休后的生活不是在单位。一言不合既拍屁股走人,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时间一长,人们都不吃他一套,于是与之相交的人便越来越少。 最后自己也觉得没意思。 再后来,老杨便搬走了。 而步老杨后尘的,居然是邵先生。 邵先生和老杨的性子大抵相同,他是个千万富翁,功成名就的感觉使他总觉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