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学术圈扬名了 (第2/2页)
以前陆晓虽然赚了不少钱,但都是从特殊渠道获得,靠的是他的技术换钱。 现在,才真正把产品推向普通人。 银行账户里躺着的30亿现金,陆晓也准备使用。 他要在蓉城那块一百多亩的地上盖楼。 为以后的工人们准备。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设计,陆晓没准备把这里当总部。 将来真要建设总部,陆晓甚至倾向于自己建一座新城! 就普通的大楼,稍微有点设计风格,陆晓准备拿来当以后的工人生产车间。 以前陆晓其实不太懂为什么,工厂一定要修建在很偏僻的地方,大多都是铁皮房子,地板就是绿色的环氧地坪漆。 工人的居住环境也堪忧,工厂附近根本没什么娱乐场所,想看电影都找不到地方。 慢慢长大后,才知道,这都是资本家为了节约成本才这样做的。 工厂用地选在偏僻的地方,便宜啊! 铁皮房子更便宜。 所以轮到陆晓来当资本家后,他就打算改一改风气。 是写字楼无法满足普通工厂的需求吗? 肯定不是! 现在陆晓要建的写字楼就在蓉城高新区,以后这里会变得很繁华。 到时候陆晓的工人,就在写字楼里上班,和其他白领也有差不多的待遇。 而且他的工人即便是从事流水线工作,因为产品利润高,待遇肯定也更好。 可能有人觉得住在这样市区内,生活成本比较高,工人可能还不愿意。 但都是扯淡,工人如今的收入,比白领还高了。 这还是大量利润都被资本家赚走,君不见南方各個工厂老板,住着大豪宅,包着小秘书,生活过的多潇洒。 就算生意不行了,工厂经营出问题,但老板儿依旧大富大贵。 说好共同fy呢,结果工人们辛辛苦苦赚小头,不少有关系有渠道的老板儿们,赚走大部分利润。 关键是赚了钱,也不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工人待遇。 当然以后情况会很大改变,因为老板们招不到人了,居住环境要好很多,工人的宿舍没空调大家都不愿意去。 建写字楼可是大师,夏为科技小猫两三只,本来陆晓根本找不到人帮忙。 但后来陆晓躺平了。 cao心那么多事情干嘛,陆晓最后给陈大秘打了个电话,把自己的需求说了说。 当然陆晓肯定不会只说自己建写字楼要全部给工人上班用,其中还夹杂了比如这里以后会引进很多高端人才,大家研究cao作系统之类的话。 陈杨马上表示陆晓不用cao心,甚至差点把陆晓建房款都给免了,一切用贷款。 好在陆晓虽然占了一点便宜,但也不会死皮赖脸什么都白拿。 建设设计费用都要给,只不过管理监督的人,实在没有,就让陈杨帮忙想办法。 将来如果有人贪污,或者建楼的时候出了什么腐败,也都让陳秘書收拾。 陆晓相信,誰敢坑他,后果会很严重! 就在陆晓理清了夏为科技几项商品制造,修建大楼的杂事后,《自然》期刊最新一期终于发布了。 像是各个大学实验室,都会订购这本期刊。 到了期刊发售时间,会将期刊会邮寄给订购机构和用户。 同时,网络上也會更新电子版。 毕竟现在纸质的期刊,更多的时候是放在图书馆留档的,很多人看期刊都在网上看了。 一时间,全球无数人都开始关注麦田怪圈现象。 而陆晓,也出现在无数人视野里。 可以说横空出世,也不为过。 以前陆晓可没有多大成果,国内发表过邮差公式的数学类论文,没有引起多大轰动。 什么双金牌、高考状元,在顶级科学家眼里,还都是小孩子过家家。 但这次可不一样,陆晓写了一篇重量级论文。 全球最厉害的期刊之一《自然》当头版刊登,这绝对是已经经过验证,论文没有任何问题。 也就是说,大家终于能知道“麦田怪圈”到底是什么原理。 自己也能制造麦田怪圈。 其他科学家,还会考虑,通过这篇论文,对自己的研究没有没有帮助。 一篇顶级论文的发表,基本代表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界的研究热点方向。 陆晓终于“出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