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 送鬼离乡 (第1/2页)
聊斋狐婿正文卷第148章送鬼离乡“此处疫鬼起码有两三千众。” “西湖水主把众鬼豢养于此,为何意?” 后西湖,少年逸仙风隐虚空,望山下湖畔。 目光穿过阴霾疫气,见湖边热闹非常,香火所化宴席从南到北沿湖铺设,足有百席场面,可谓大排筵宴。 众鬼分席而坐,欢闹吃喝,每席至少有二十余众。 如此算下来,此处疫鬼少说也有两千。 此外,另有一百水府兵卒披盔戴甲把守四周,星罗分布看守众鬼。 观察少许,那逸仙选一处兵卒疏漏之地落脚。 剑指招来疫气裹身,魂儿变化成衣衫褴褛,寒酸书生鬼,混迹在众鬼之列,游走四顾,听他们说话。 在吵吵欢谈中,他发现这些疫鬼不单是州府乡民,还有余杭、钱塘等各县各乡灾鬼…… 似乎西湖把整个杭州地界疫鬼,全都收罗到此豢养起来。 “莫非这才是临安灾象转变之根源?” “西湖神明如此耗费香火供养他们,一旦山穷水尽,这群鬼岂不要聚众为祸?” 逸仙想着,但转念一思觉得西湖不可能这般空耗香火,其中必有缘故! 他边走边看,在众鬼席间穿梭,探听更多有用消息。 走到中间第五十席,忽有一老鬼扯嗓子叫住他:“公子可来此席吃喝……” 逸仙回顾,见鬼翁农家之貌,有六十多岁。 同席众鬼各有其貌,老中青少皆有,其中有个书生貌疫鬼,很是有礼。 他拱手相邀逸仙,道:“我观仁兄也是读书人,未知尊姓表字?小生余庆先,余杭人士。” 逸仙还一礼道:“小生张子莲,临安人士……” “临安人?” “仁兄临安人?” ‘临安人’三个字脱口,使得满桌众鬼惊讶看他,仿佛看见稀客一样。 逸仙不知众鬼因何诧然,暗说:“临安县有何变故吗?容我探探他们。” “小生确为临安人……” 同席鬼翁笑问道:“公子不在贵县享福,如何跑来这边吃苦?” 书生鬼余庆先又问:“子莲兄几时死的?当日贵县祭鬼,仁兄不在吗?” 张逸仙稍作思量,答道:“小生月初病死,蒙一位仙道收容数日。他说,今夜西湖有机缘,便把我送来此地。” “不知余兄、阿翁所言何意?” “临安有何变故?” “原来子莲有‘仙家荫庇’造化,难怪不知本乡之事。” 余庆先和同席众鬼解了疑惑,请他落座入席,分别讲述‘临安祭祀乡鬼之事’,以及‘祭鬼后新任县城隍在鬼谷造城池。’ “如今贵县灾鬼都得解灾了,且都有安身之所,不必在外游荡……” “是呀,贵县刘世才刘公子,真乃大德君子。无他,临安乡亲不得安身解灾。” “听说,世才先生之祭文,引得上天降旨修城。” “而且我闻,先生祭文蕴藏儒家真学文气,焚烧之后化成一座金山,至少百万香火哩。” “是,阿翁说的极是。” “刘世才先生不是小生这等读书人,他乃我儒门真学士,笔下通玄,心有明光……” “唉,学生死后方知《青竹雅集》所言非虚,真是愧对先圣诸子。” 众鬼议论谈说,逸仙逐渐通透。 他恍然明白‘临安变故真正根源’! 暗自道:“原来刘世才乃儒门真学,但要想一篇祭文化解三千疫鬼灾气,儒术起码要大儒之境。” “他如何做到?可能是另辟蹊径,也许是以上品文章为引,牵动文道合力相助,方成就之功。” 逸仙越想越通透,觉得西湖收容众疫鬼在此,可能与刘世才有关联。 他借着话题继续与众鬼攀谈,打听‘鬼谷所在’、‘西湖因何设宴’。 …… 前西湖楼船上,一篇白光文章从书案上飞起,在虚空月光舒展一丈‘文境’。 正是刘彦入学文章《正气歌》。 三湖神人无不仰目观看品读,见文章如见君子。 那文中虽无浩然正气灌注,但他的道义在字里行间显露。 清风月下,文字皓白,如龙鳞鹤羽,彰显不俗。 洞庭驸马陈明允观后抖擞,转顾持笔的刘彦道:“世才兄此文章可震乾坤,能容六丈浩然正气!” 相君笑说:“明允是说,世才没有大儒之基?容不得九丈学问?” “不不,小生绝无这个意思。” 陈驸马颠袖斟酒一杯,与刘彦敬上道:“我是说,只这篇文章就能换来六丈白锦。” “不知世才兄入学后得多少浩然气?” 刘彦落笔接杯,面对众王妃郡主目光,说:“入学得七尺正气,后因祭祀乡鬼添了三尺。眼下刚入一丈九品。” 陈明允叹道:“君举道义救民,高节厉行,应该再添两丈才是!” 刘彦眼眸清澈,没有被赞誉迷晕,说几句谦言应对驸马赏识。 众人品谈时,忽见北方驷马拉车。 春秋青铜车驾卷着厚厚香火气,上座两位身披红氅娘子,随驾阴兵四五百众。 相君、胥君、陈驸马、刘世才各都看见。 今夜薛娘子没来,只把收鬼之事交于春燕翠莺来办,但阵仗十足。 谷楘 她们从下邳来这一路,惊到不少鬼神阴物,以为是酆都王驾路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