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道理驱神 (第1/2页)
聊斋狐婿正文卷第185章道理驱神“今日所得香火,胜比过去三年!” “而且礼数甚高,似我等小县阴神,过去哪得这般礼遇?”、 …… 西村野地,城隍庙前。 一场热闹的祭祀结束后,留下一地的香灰余烬。 寒风卷着淡黄香火气浮空,聚拢升腾三丈,其中显现城隍、判官、主簿神形。 他们目送返城的君子、官家、百姓,笑谈所得香火和儒家礼法。 判官道:“最难得的是,那先生烧来‘真学墨宝’,以真学祈神,请我等办事。” “有这封书信,足以装点大人门面了,无需再求谢帖。” 主簿嗯声点头,与他同看城隍老爷手中那封信。 信封‘临安城隍启’五字珠玑显明真学,映照他们阴神。 而内容,其实就是祭祀前‘刘彦与城隍蒙朗所说那些’,乃请上神一查‘潘生与庶母前世恩怨’。 不过,书面言词远比君子口述显得丰盈。 刘彦写书信的笔法,即有文章之彩,又有练达人情,还有‘道理’在其中。 蒙朗看完此信后,神灵被他‘文词’驱使一般,生出‘我当帮他办此事’之念头。 使得这位城隍神灵抖擞三次,暗惊‘儒家妙笔通神’! 他拿起手中信,复看封面文光暗说:“道家法咒律令,天家王法敕令,皆能通玄明,号令驱使鬼神。” “世才先生这封‘请神信’,却与二者不同。” “他是以微妙言词,直通我神灵。词句微含天地道理,驱使我的便是其中‘道理’。” “天大地大,道理最大!” “我纵是神道中人,闻此‘道理’,也要顺从‘它’。” “儒家诸子,真是玄而圣明的存在。” “儒术之精妙,就在对道理的阐解和运用。” “先生已得其中三昧,所以笔下通神驱神!” 思量至此,蒙朗把书信收入袖中。 决定顺从信中‘道理’和自家心念,助君查明此事,这也是他分内应尽之事。 “你看,他来了。” 判官手指几丈外拄拐过来的村老者。 主簿和城隍各都举目望去。 见那老者满头银发,左右儿孙搀扶着,正是早晨在村口求刘世才,想在东山鬼谷下葬的老人。 他仰面看着庙门前飘起的香火气,见气聚而不散,便知神明存身其中,两手推开儿孙,跪地上拜扣头。 “小人拜见大老爷。” 他一拜,儿孙慌忙跪地。 虚空香火气收拢降下,城隍显出虚像说:“谭翁请起,你可得先生允许?” 被称‘谭翁’的老者起来道:“先生已允许小人下葬东山谷,小人来就是禀明大老爷。” 城隍蒙朗望东山说:“只要得先生允许,鬼谷乡民就不会为难与你。你死后可以搬去享受清福。” “你在本县阴司当差数十年,苦功甚高。” “地上还有些香灰银两,少说有三五百两,你稍后清扫收入罐子里。” “回头一起下葬,可做你死后之用。” 判官接道:“可别小看此三五百两香火。这都是上等香火,够你受用几十年的,去到鬼谷可享富裕了。” 谭翁福至心灵,看着满地香灰如视珍宝,跪地三拜答谢大老爷厚赐。 城隍受用礼谢,吩咐一事说:“今夜一更,你再出一趟阴差,带领庙中众鬼,去临安城潘家,把那大公子潘子逑与我拘来。” “此差办完,你就无事了,可在家尽天年,安排自家后事。” 说完,他卷香火气,携带判官主簿归入庙中神像。 庙外谭翁高声领喏,欢喜对左右儿孙吩咐:“快回家拿盆取瓮,这些香火可比金子贵哩。” “以后这便是我家阴间的家底,你等也能受用。” 孙儿听爷爷的欢快跑回家。 儿子转看眼庙内,小声问:“潘家门第不小,不知所犯何事,使得大老爷钦点拘魂?” 谭翁捏须思量,把手儿子拉一旁道:“我闻鬼谷乡亲说,此子为富不仁,吝啬狭隘,他家有小人精作祟。” “许是犯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被神目照见了。” 又道:“今日刘郎开金口,允诺我下葬,恩情甚大,你等当谨记。往后先生如有差遣,义不容辞。” 儿子应喏领下父命。 刘彦却不知,自己随口一句许诺,对于一家人如此‘恩重如山’。 此时他和一众官民已入城,官家邀他后衙议事。 华明渊先行告辞,回家cao持晌午‘答谢宴’。 …… “宴席订下了吗?” “订了,老奴刚从酒楼回来,他们片刻就把酒菜送来。” “嗯,今日闭门谢客,莫让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