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6章 四女来访 (第2/2页)
华明渊领会君子点拨,相送道:“今日领会颇多,小生正欲思悟其中道理。” “何止明渊,我亦从世才行事作风,见他灵明心思。世才对心思之用,快及我父兄了。” 杨万山边走边说,此话绝非吹捧刘彦。 他观察刘世才今日所行,发现其所为透着章法。 或者说,遵循一种‘术’,此术乃‘心学之用’,而且不失变通。 这吻合了其父杨公经常说的【学以致用是真学】。 出来华府,陆侯回衙,沈炼被万山叫上去李家搬书,取《青竹雅集》。 刘彦送走他们,回到自家后院。 听正房内母亲与佛家谈佛法,书房中又传出众女燕语莺声。 明显屋内不止阿九、沈玉娘母女,家里来仙客了。 随他扣门,书房欢谈声止,阿九笑颜开门迎公子。 目光探入,见四位美娘子排成一列,姿色卓越,亭亭玉立,各披棉绒衣氅,明眸善睐面君子。 粉氅是弦月娘子,白氅是萱儿娘子,红氅是阿香娘子,绿氅是琴玉娘子。 四女笑逐颜开,礼见刘公子。 见徐州故人来,刘彦亦得几分愉悦,不问来历,先叙旧谊。 一番欢谈,了解到‘青花舫十月诸事’和‘荀舫主办学之思’。 萱儿说:“主公本意是想在花舫添个‘伴学营生’。” “后来一想,这般作为,始终是‘青楼计’,传到坊间还被人说‘削金敛财之举’。” “将来也有损公子颜面。” “于是我等提议,索性便往大了做,把‘伴学’变为‘办学’!” “则一处书香风气浓厚之地,开办个女子学堂。” “前朝便有‘坤学’之先例!” “我家主公觉得可行,打算效仿先例,先以‘青花舫’作为学堂,收些女弟子,等入学的多了,再开办书院。” “此番前来,乃求公子帮忙参详一二,看是否可以?” 刘彦含笑思量,从她话中听出一些深意,其意就是‘荀舫主想来本乡办学’。 这个他并不反对,且有些动容。 荀舫主此番转变营生,思办女学,格局不小,而且也是为他而改变,如此情义怎会使人生厌? 他决定替舫主思量此事。 走了几步,刘彦迎着众女期盼,说道:“我以为此事大有可为!” “大周律法,不禁女子读书。” “听闻当朝新君有革新科举之念,舫主此举乃顺应天运变化,此乃开先河之举!” “但临安不适合作为办学之地,不如就把青花舫开到西子湖上?” “西湖书香厚重,杭州尚学之风也盛,西子城乃江南文坛一明珠,与姑苏遥相呼应。” “在西湖办学,可招蜂引蝶,汇聚天下之耳目。” “另外我识得一女,乃杭州通判千金李怜云。” “怜云儒道双修,有坤道之风,相信能与舫主皆为好友。” “大姐来后不怕无朋友,不会感到寂寥。” 四女闻言,无不欣悦。 从其话语便能听出来,公子非但不厌舫主来此,反而多为她着想,如此有情有义之人,哪里去寻? 萱儿明眸闪烁,思量一事问:“我等皆是阴魂之体,若是把船停在西湖,会不会招致那西湖神明厌恶驱赶?” 阿九微笑接话道:“公子思量之事,不会有疏漏的。” “我公子与东、西两湖君家都有不浅的交情,公子说可以,那便可以。” 阿香、琴玉逐一转顾刘世才,不想如今他有这般颜面。 萱儿、弦月却知晓一些,她们曾听高二夫人说过‘世才求学两湖’。 刘彦笑颜道:“你等可转告舫主大姐尽管来,到时我与她引荐一番,拜访西湖,说明此事。” “阿九在此陪客,我先去见母亲,稍后再来叙话。” 阿九点头送公子出门。 书房四女看着门外沐雪说话的主仆,回顾九月刘世才,真是判若两人了。 连弦月小娘子都瞧出公子气貌质变,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透着君子风气。 “若主公见了公子,定会觉得眼生。” “不会,公子变得是气度,对人赤诚丝毫没变。” “主公若见世才公子,更会亲近喜爱。” 说着,萱儿心中追加一句叹言:“主公真是慧眼识珠,如此一颗宝珠,竟在晦暗之时被她捡拾到。” “结下这等大善缘。” “我若能伴入左右,也算不负前身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