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行_小城sao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城sao乱 (第1/3页)

    “你是城隍?”城隍庙里,传来李忘生惊讶的疑问。

    “老朽柏林,真朝开国名臣,跟随太祖皇帝东征西讨。后来来到蒲州,兴建了现在的蒲州城,担任西境总管。太祖神武七十九年无疾而终,死后追封太子太保、定国侯,谥号忠武。太祖神武八十一年,受封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蒲州城隍,永镇蒲州。到今天,已有一千八百年了。”那高大官员,在烛光照耀之下,在香火聚拢之处,以只有李忘生才能听到的声音高声说着。随着他的声音,壁画游动了起来,最为醒目的一幅众人祭拜高大神明的图更是如此,熠熠生辉。

    “那你现在的样子为何和刚才不一样啊!”李忘生问。

    云气散去,高大的官员形象消失,又变成小老头的模样,“刚才是老朽的法身模样,现在这样子才是我尚存活在世间之时的真身模样。”

    “原来如此,那什么是法身?”李忘生又问。

    “法身者,无漏之像,所得正法之像;一定要说,便是那凡人所塑之像。”柏林说。

    长见识了啊!李忘生心下暗叹:“所以,你真的是神仙?”

    “若以常世观念来看,确实是。”小老头,也就是刚才的高大官员,柏林说:“当然,若以玄门修行界的观念来看,老朽和小友一样,俱是修行者,不过所修大道不同罢了。怎么,小友看起来对修行界不甚了解啊!”

    “让先生见笑了。实不相瞒,我自小入道,一直在山上闭关修行,对于常世的事情尚有些了解,对于修行界却不甚知晓。”

    “原来如此。”柏林恍然大悟,怪不得这小子看起来对修行界一无所知,感情是刚下山的雏啊!

    “对了,我吃你贡品你不会生气吧!”李忘生想到了很重要的事情,忙问道。

    柏林干笑了两下,没想到这小子到现在都不忘吃,便颇为慷慨的说道:“无妨。正如小友刚才所说,你不吃,便坏了,你吃了,反而有些效用。”

    “多谢先生。”李忘生行礼。

    “对了,此处有我洞府,静谧无人打搅,小友可来一聚。”柏林邀请李忘生去他洞府做客。

    “那,谢过先生了。”

    于是柏林袍袖一挥,只见大殿被香火烟气所笼罩,等到四下一清的时候,却已经到了另一处地方。虽然和城隍殿一模一样,却看不到外面的星空。

    柏林挥手化出桌椅,便道:“小友请坐。”

    李忘生依言坐下:“对了,老先生。您刚才说您也是修道者,不知道所修大道为何?”

    “小友莫非连神道都不知晓?”

    “当然不知道了。我之前又没见过。”李忘生理直气壮。

    “也难怪。小友刚入道便闭关修行,不知道实属正常。”柏林说道:“若小友不嫌我啰嗦,老朽便勉力告知了。”

    “那,贫道先谢过先生。”

    “小友适才在阳世庙宇中,可见到那尊凡人所塑造的神像。”

    “自是见到。神像周围笼罩一团光晕,看起来不是凡物;工匠手艺极好,所塑造的神像栩栩如生,双目炯炯有神,几乎让贫道以为是活物。”

    “那尊塑像与我法身无二,而法身乃是见我无漏,所得正法之像,而那塑像便是老朽的法身。老朽去世之时,朝廷感念我的功绩,遂塑文臣武将像,令蒲州一方百姓供奉,久而久之,有老朽银魂附着其上,便得香火愿力之助,便成了所谓神明。所谓香火神道,莫不如是,以香火为途径,汲取众生之愿力,修成神祇金身,得窥天道法则。”

    “原来如此,世间竟有如此神妙的法门,可凭空修成金身,窥视天道法则。”李忘生也是第一次听说。

    “道友说笑了。”柏林笑着说:“道友所修,乃是玄门正统。小老儿所修的香火神道,虽说占了些便宜,终究不如玄门正统,能够直通大道。”他这样说也没错,毕竟玄门正统凌驾于其他法门之上的观念,被很多人认可。

    李忘生觉得这话有些不对,便说道:“老先生此言差矣。道无高低,无大小,万物皆可成道,而成道便无差别。所以香火神道未必不是坦途,玄门仙道也未必就是正道。所以不能妄自菲薄,也没必要厚此薄彼。”

    “道友说的是。”柏林心下暗叹:“可我虽然被常世凡人称为神仙,你虽然是有道之士,终究未能成就大道。成道者固然无有差别,可你我终究不同。譬如说人与妖异,而人鬼殊途。也因此,大道不同,各有高低。我所修者,依托城池众生,若城池崩毁、众生叛道,便无所依凭,自然身死道消。而道友所修,一点万劫不灭之真灵,无有身死道消之虞。”

    李忘生觉得柏林说的不对,却说道“一点真灵不灭也好,万劫不朽真身也罢。你我求的是道,所谓长生,不过是求道路上的一双鞋而已。求道的心坚固,则神魂俱灭依旧闻道;求道的心缺失,哪怕万劫不灭亦同痴儿无异。”

    “道友说的是。”

    “停,打住。”李忘生忙说:“我不是跟你来论道的,我也没那本事论道。咱们要不换个话题。”

    “可以。”柏林颔首。

    然后两个干坐了许久。

    最终,还是柏林忍不住,干咳了两下,问道:“这位道友,敢问在哪处清修?日后若有机会,老朽想去叨扰一二。”

    “我俗世姓李,道号忘生。家师道法低微,故而无名。晚生不才,清微山上闭关一甲子,最近出关。至于清修所在,暂且没有。至于叨扰,不敢当不敢当。”李忘生跟竹筒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的都说了出来。

    “道友原来是清微山真修。”

    “不敢当。我师傅说,清微山上,未入真人境界,称不得真。”

    然后两人又是好一阵大眼瞪小眼。

    “对了。老先生刚才说的常世、修行界为何物,在下在山上一直闭关修道,匆忙下山,也没有仔细了解。还望先生告知一二。”

    “哦!这个自然。”

    “所谓常世,便是普通人生活的区域。常世之人,大多性灵蒙尘,真元未启,凡人寿数不过百年,较之我辈远不如。而修行界,无非你我这样有一定修行之人所活动的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