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情书》开机 (第2/2页)
群英会》、《无双谱》等电视剧中跑过龙套,跟刘徳铧、吴佳丽、戚美真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TVB要求签八年长约,而且薪水很低,梁家辉觉得没有前途,便果断拒绝了。 离开TVB之后,这厮办了个只出一期的少女时装杂志,整本杂志从采访、摄影、编辑、拉广告到督印,都由他一人包办。结果,销售不佳提前倒闭。后来他结识了导演李翰详,并被李翰详赏识带进了电影圈。 方懿华对这样一个人本不感冒,只不过李翰详刚刚拍完了两部片子,分别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虽然片子还没有上映,方懿华却提前看到了样片。梁嘉辉饰演的咸丰皇帝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当时就说,这个人有影帝的潜质。 因此,在叶秋这个角色未定的情况下,方懿华亲自找到了梁嘉辉,将他拉进了《情书》剧组。 一部电影的前期筹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比搭建一个房子,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方懿华在这方面绝对专业,加上邵氏影业的支持,制片、灯光、摄像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省去了不少磨合时间。 李天麟没有像大多数港片导演一般,上来就开始拍摄。这是一部精品文艺片,不能采取流水线作业,需要精雕细琢。 他先组织大家开会,将剧本分解,按照场景、外景、演员等元素拆分,同时标注拍摄长度、道具、摄影设备以及特技。 然后将这些分解后的任务下达给场记,制片组会根据情况逐一添加或是删减。 诸如:剧组转场的间隔、拍摄时间的选取、内景和外景的对接、场地人员的沟通等等。 李天麟的专业水平,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包括王天临和方懿华。其余的邵氏员工更是惊讶的下巴都快掉到地上,直到会议结束他们还晕乎乎的。 被一个16岁的毛头小伙子指手画脚,偏偏挑不出半点差错,心里不爽的同时,又觉得新奇无比,这大概就是他们此刻的心情。 上午9点40分,圣士提反堂中学的一间教室内。 “各部门注意,Action!” 王天临坐在监视器前,随着场记的打板,电影正式拍摄。 这段剧情是张博文在信件中,请求“女树”告诉她关于未婚夫中学时期的事情,女树开始回忆两人第一天开学时的情形。 如果按照剧本,这段情节应该在宝岛进行,但考虑到资金、场地、人力等综合成本,最终决定在圣士提反堂中学完成取景拍摄。 教室内,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点名,同学们喊到。 这段剧情十分简单,但凡上过学的孩子都可以顺利完成。李天麟将这段情节作为开场,也是想得一个开机顺利的彩头。 灯光师在左侧打光,随着老师一个个点名,摄像机后拉,同时拉出男树和女树。 “李峰。” “到!” “张丽丽。” “到!” “叶玲。” “到!” “孙学文。” “到!” “孟春树。” “到!” 这时,坐在第二排的李天麟和坐在最后一排的周慧勄同时举手喊到。 摄影师快速给两人切了一个面部特写,灯光师在周慧勄上方打了一个“眼神光”,并给面部暗部补光。 虽然同名同姓很有趣,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有苦难言。因此两人的初次对视,眼里都带着困惑和不爽。 班主任点点头,“原来是同名同姓啊!” 同学们哄笑起来: “竟然有两个孟春树,太不可思议了!” “喂,你们莫非是亲兄妹?” “估计是龙凤胎吧!” “龙凤胎?哈哈......” 同学们的嘲笑令周慧勄很尴尬,她抬起头,刚好看到了李天麟嫌弃的眼神,不由气鼓鼓的嘟了嘟嘴,丢了一个白眼过去,不再理他。 班主任又点了几个名字,王天临见差不多了,便喊了声卡,抬手做了个OK的手势。 李天麟立刻从座位上起身,走到监视器前观看回放。 监视器早在胶片时代就出现了,限于技术,目前胶片摄影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分辨率并不高,只能看一个构图和大致的演员表演。 如果涉及到光比、光效、色彩等等就不能以导演监视器画面为基准了,必须要以摄影指导的判断为标准。 周慧勄这时也小心翼翼的凑了过来,忐忑问道:“导演,我表现的怎么样?需要重拍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