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封杀令 (第1/2页)
李天麟从未将绯闻放在心上,不管媒体、市民怎么传,只要没有证据,就都是在捕风捉影。 在前世,宣传炒作早已司空见惯。一旦谁谁传出绯闻肯定是两人有影视作品上映,或是唱片将要发行。 他非但没有讨厌这些八卦小报,反而感谢他们为自己免费宣传。毕竟在前世想要做到这样的宣传效果,没个几千万都下不来。 此时,李天麟却在为另一件事情皱眉。 宝岛的文化局给他寄来了一封信,言辞很是犀利。 大致内容是:宝岛当局一直规定,但凡内地导演拍摄的电影一律不准在宝岛上映。李天麟刻意隐瞒自己导演的身份,在宝岛完成取景拍摄,乃是重大的欺骗行为,严重破坏了香江与宝岛两地的亲密关系与文化交流。 为此,李天麟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宝岛文化局态度强烈,除非李天麟移民香江,并向媒体公开写下“悔过书”。 否则宝岛今后将禁止李天麟入境,但凡由他导演或者出演的作品,一律不准进入院线上映。 “这特么是要封杀我呀!” 李天麟颇为无奈,个人、公司再厉害,也对抗不了政治局势。 目前宝岛正处在戒严期间,受政策影响,海峡两岸几乎断绝了任何形式的沟通交流。 在上一世,直到1987年10月,两岸才开放宝岛同胞赴大陆探亲,1988年11月,宝岛正式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此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 自己能在宝岛取景拍电影,在1983年,堪称电影史上的奇迹。 若不是邵氏影业常年与宝岛文化部门合作,有大量影片在宝岛院线上映。 若不是方懿华在接受审查时,将王天临的名字,填写在导演栏内。 若不是李天麟只有16岁,没什么名气和地位,断然不能瞒天过海,李代桃僵。 方懿华神色无比凝重的说:“这件事绝对有人在背后搞鬼!毕竟,当初这个办法还是宝岛那边的几个领导同意的。 你既没有成年,又不是公司法人。看在邵氏的面上,他们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你怎么也要做出个决断。 我的建议是移民,香江同样是华国的领土,这里不存在爱不爱国的说法。 大陆的情形你也了解,想要开公司拍电影,十年内绝不可能! 而且,电影的审查制度太过严苛。 我前几天将《情书》的成片带到大陆备案,希望可以在那里上映,结果被驳回了。 审查的领导问我,拍摄《情书》花了多少钱?我说200多万港币,他们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当然,我也能够理解。毕竟他们的导演拍一部电影最多赚200块,目前最火的演员刘小庆,每个月也只拿50块的工资。 最后,他们磨磨唧唧的竟然给出了五点拒绝上映的理由。” 方懿华一边掰着手指,一边道:“第一,你还没有成年,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传递出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能够担当导演。 第二,电影中表现了中学生朦胧的暗恋,虽然没有实质,可一旦播出会影响社会风气,很容易让祖国的花朵们早恋。 第三,电影中将资本主义的学校、医院拍的过于先进,很容易误导群众的价值观。 第四,拍摄电影涉及到去宝岛取景,没有和大陆的相关部门打招呼。 第五,将宝岛的阳明山拍的太过漂亮,有歌颂宝岛政府的嫌疑。 麟仔,你听听这些理由,是不是很可笑?” 李天麟笑着摇摇头,他都懒得去吐糟。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方懿华见他笑而不答,又追问道。 李天麟想了想,坚定的说:“姑妈,我任何时候都可以移民香江,唯独现在不行。你先别急,这不是意气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知道宝岛是香江电影的一大金主,我也知道宝岛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华语文艺片市场。 但我首先是一个华国人,大陆是我的家乡。如果我今天因为个人利益,移民香江,再写下一封讨好宝岛政府的‘悔过书’。 那么就算《情书》获得了年度票房冠军,甚至获得了金马奖,这个污点也难以洗刷。 我会被家乡人看不起、被香江人看不起、甚至宝岛的那些领导都会看不起我。” 方懿华沉默片刻,缓缓点头,“麟仔,你是对的,是我考虑不周。只不过宝岛政府一旦下达封杀令,你今后就只能做导演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