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大学初见 (第2/2页)
一拍大腿,说道:要不这样,行李你们暂时放在接待处,我带你们去看看中心校区。 师哥拦了辆出租车,车上知道师哥叫冯进,大三,贵阳人,一路杀奔过去,花了14块大洋,在父亲的执拗下,司机收了父亲的出租车费,李岳因这14块钱心疼的不得了。 一进中心校区,宽阔的马路、绿色的草坪、三五成群的大学生,一切就如李岳的梦想那样。看到李岳新奇而又满足的表情,父亲微笑了,师哥也笑了,在他们的眼中,李岳就是一个孩子,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玉石,而未来除了老师,这个师哥却是他重要的一位打磨匠。 在回去的路上,李岳还不止一次的向师哥确认是否一年后会回到中心校区,每得到一次肯定的答复后,李岳的激情就高涨一分。交钱,领证等一系列入学手续在师哥的引导下顺利办完后,领着生活用品进了宿舍,已经来了不少了人,李岳挨个打了招呼,做了自我介绍后找到自己的床铺后,父亲把东西放下要给收拾一下,经过上午的折腾,办完手续已经偏晌,都饿了,所以李岳没让父亲忙乎,要先去吃饭。 拿着新领的饭卡——蓝色“金龙卡”,到食堂一看,人还是不算很多,菜倒挺丰富的,但愿不是因为新生报到而饭菜质量暂时性提高,价格也比较便宜,红烧rou、芸豆rou、土豆丝、羊rou汤外加六个馒头,总共三十多块钱,这顿饭吃的爷俩很满足,李岳还对这破分校区好一个吐槽,父亲则在交代一个人在这边如何保护好自己,如何跟同学处好等等。 吃完父亲就要回去,因为家里的蚕快吐丝了,母亲一个人没法忙乎。李岳知道不能挽留,因为一方面挽留了还要花钱,而家里缺钱;另一方面,李岳都不知道该找什么理由来挽留。 从食堂到学校大门,父亲不停的四处看着,出了校门还在不停的回头看,父亲眼光中有骄傲欣慰,也有羡慕和不舍,父亲曾经努力过,听二爷爷说当时学习也不错,就是家境太穷而放弃,所以此时李岳更懂父亲的那种眼神和心情。 在去车站的路上,李岳不知道该说什么,以前也是这个样子,李岳总感觉父亲很伟大,像一座大山,让他望而却步。到了车站,父亲终于开口了:在这边咱一没亲戚,二没关系,要想站住脚,全靠你自己了,这片天需要你自己闯了,爸爸帮不上了,也帮不动了。李岳心中一酸,但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临上车前,父亲又塞给李岳一百块,跟李岳说,他在学校宿舍和食堂,看到同学穿的不是运动鞋就是皮鞋,没有穿布鞋的,让李岳也去买双鞋,如果不知道买啥,就让同学陪着你去,不要怕丢人,穷不丢人,丢人的是你觉得穷丢人;话虽然拗口,但李岳却觉得很有道理。车开动了,李岳有一种解脱,却怎么笑不出来,总觉得肩膀的压力越来越大。 晚上,李岳跟同系的同学在一个课堂里聚在一起,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在此刻变得那么的真实,江城的居多,但也很多千里之外的同学,有来自南海之畔的广西,有来自橘子洲头的湖南,有来自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有来自林海雪域的东北,还有来自巍巍昆仑的云贵……cao着不同的口音,说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李岳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原本很小。 彼此认识后,年轻人的热情与率真,很快就熟络起来,聊天南海北,聊娱乐八卦,时间就如夜风,穿窗而过;下课后三五一群的回宿舍,李岳跑到门卫旁边的公用电话亭排队给家里打电话,第一次打电话,李岳有很多小忐忑在不停的观望前面的同学拨电话的流程,还好不难学,给村长拨通电话,村长说李岳父亲来过了刚走,李岳放心了,寒暄了几句看快满一分钟了就赶紧挂了,好几毛一分钟,好贵。 回到宿舍,熄了灯,孙大伟发话了:兄弟们,今天咱们是缘分成为舍友,咱们也排排顺序,弄个集体生日,不要一个个的过了,有点浪费啊,当然有钱的单独请客没意见啊,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后,从大伟开始纷纷各报家门,李岳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排行老三,这让他感到很舒服,因为在家的他就排行老三;大伟老大、潘寿刚老二、李岳老三、张峰老四、郑志远小五、张韶华小六、陈伟华小七、王近芳老末,一舍八人,就此有了自己的位置。 叽叽喳喳夜已深,有的同学已进入梦乡,李岳想想即将到来的难熬的军训,高中军训他被剔下来成了候补,现在不知道又会是什么境况;还有雯雯,一个让他魂牵梦萦,让他为之血洗沙滩,让他为之奋起直追的女孩,现在的她,是否已经收到他来江城的那封鸿书,此时的她,可安好? 夜风很轻,透过窗户吹了进来,带着远方海风的腥味和滔滔江水上的汽笛声,慢慢的溢满了李岳的整个梦境:蓝蓝的天空,鸟儿掠过;高高的玉米地里钻出一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嘻嘻哈哈中跳进池塘,溅起一朵朵欢乐的浪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