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册  (第1/4页)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孩。金陵是一个省,也是剧情的核心发生地,“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警幻仙子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副、又副)下橱则又次之”。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    作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红楼梦》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金陵十二钗入选的标准有三:一曰“彼家”,她们都是贾宝玉家里的女儿;二曰“择其善者”,即聪俊灵秀、正邪两赋而来的上、中、下三等才女;三曰“薄命”。正、副、又副的分配标准是:正册为姑娘小姐奶奶;又副册为丫头;副册介于二者之间,妾或类似妾的阶层。按此标准,宝琴、李纹、李绮等才貌双全、命运两济的贵族女子,二丫头等贾府以外的女子,夏金桂、善姐儿等邪派女子不能入选副册、又副册,她们不在金陵十二钗之数。    据脂批探佚,小说结尾有警幻情榜,其主体就是金陵十二钗。但从空灵美的角度考虑,作者似乎不欲将这个名单一一坐实,所以故意留白。    今由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尤二姐为秦可卿之副,岫烟为妙玉之副,可推导出正、副、又副的内在规律:副册、又副册女儿分别与正册十二钗捉对儿,她们在品行心性、禀赋气质、命运轨迹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依此暂拟三个册子三十六位女儿的名单如下。    正册十二钗    红楼梦引子    【曲文】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2]    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贾府十二位冠首女子终身命运的描述。各首判词用隐晦的诗句提前暗示了她们的命运,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反映了中国数千年来女性的悲剧,同时也反映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超凡的思想境界。[3]    林黛玉    【判词】钗黛合一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2]    【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2]    【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    简介: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林姑妈)早亡,姥姥(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姥姥(贾母)、舅表兄(贾宝玉)同住。后来又死了父亲(林姑爸),从此常住贾府,贾母等人待她极好。舅表姊(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不屑于仕途经济。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3]    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meimei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古代认为外孙女不如亲孙女亲,所以林黛玉再也不叫外祖母了,跟着众姊妹叫老祖宗。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为什么合用一首判词曲子,还排名第一。    薛宝钗    【判词】钗黛合一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花名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牡丹    简介:薛宝钗是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诗号蘅芜君。容貌丰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