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午夜已至 (第2/2页)
看了一番,当时打斗应当是十分激烈,地面上还残留数把当地山匪惯用的斩马刀,样式独特,一看便知。而且卑职特意查看过了,都是使用了经年的武器,并非新造,有些已经卷了刃,有些能看出来刀刃上有修补过的痕迹。” 九皇子凝神思忖:“如此看来,倒的确像是遭遇了山匪的劫掠。清润,你可有什么想法。” 傅承砚开口:“崇安附近苦寒,物资匮乏。一把寻常铁器都价值连城,更何况是锻造过的刀具。,若是真的山匪,纵使是受人指使劫掠车队,也断然不会把用惯了的武器随意丢弃。” 葛叔击掌赞道:“正是如此。傅公子莫非去过崇安?当地农户耕种多用木器,一把寻常的铁器价值1800钱以上,几乎是普通农家一年的收入。据说有些农人一把铁器可传多代,即使用到如废铁一般也不舍得丢弃。山匪都是贫苦出身,食不果腹才落草为寇,怎么会比普通农户还不爱惜铁器?那打斗现场竟然落下了这么多兵刃,着实令人生疑。” 傅承砚想起这数月内京中的惊涛骇浪。 押运军饷和辎重的队伍在崇安被山匪劫持。 数日前,一个衣衫褴褛、潦倒不堪的人在刑部大堂门口敲起登闻鼓,声称知晓饷银被劫案的内情。 跪在刑部的大堂上,痛陈饷银在被押运到西部重镇沣城时就已经被掉包,替换的银箱上面只覆盖薄薄一层银锭,之下全是沙砾,重量比银锭要轻得多。饷银装箱封车后直致被运抵军营前都不会再被打开,自己是从拉车马儿消耗草料的速度上察觉出端倪,才冒险查看,果然发现问题。 他不敢禀告上官,怕被灭口,又不忿于数万将士为国戍边,到头来却连军饷都要被jianian佞贪墨,于是千里跋涉,冒死回京来告御状。 谁知皇上派出查探的人才刚出发,崇安再次传来消息,饷银被山匪劫持,全部遗失。 满朝哗然,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嗅到一股此地无银的气息。 再隔几日,一队零散的残兵败甲押运着一辆辎重车并一辆囚车风尘仆仆地冲进京城,称饷银确已丢失,山匪熟悉逃遁路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追击不及,但万幸的是余下一辆银车来不及带走,同时一人在打斗过程中被砍昏在地,竟然还是个附近山匪中的头目,这才留下了人证物证。 打开辎重车的密实的封条,薄薄一层银锭铺在沙粒上,与之前状告官吏贪赃的兵士所说毫无二致。 那被活捉的山匪吃不住刑部大堂的审讯,招供说是有人通过种种方法联络了附近几个山头的匪徒,告知他们运送饷银的辎重车辆不几日就要途径崇安,并透露这一次由于西南方有小股流民叛乱,朝廷派军镇压,能派出来押运辎重的兵力有限,随行押运的人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民夫,战斗力十分薄弱。 那人还说了一些官府秘辛,举手头足见仿佛一个有些权利的小吏,不由的人不信他的话。 山匪们都是有今日没明日,如果能劫得万两白银逍遥快活几天,即使之后被朝廷围剿又如何,一听之下果然心动。 事实也证明那人并没有扯谎,朝廷的官兵被他们杀的丢盔卸甲,民夫们早就一哄而散。山匪们得手之后带着数十车的辎重跑得没影儿。 皇帝震怒,下令彻查。 先是查出军队饷银被偷换成砂石,紧接就是官府中人联合匪徒抢掠,摆明了就是贪墨后生怕东窗事发,要销毁证据。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沣城县县令宗泽的死。畏罪自杀,服毒自尽。 调查此案的钦差刚到,宗县令的死讯已然响彻。钦差大人从宗县令的府上发现了远超于其俸禄数倍的白银,还有一个账簿,记载着一众收受了银钱的官员名字,户部右侍郎宋炽的名字赫然在册。 再细查,原来宗泽出身寒门,读书时受宋炽接济多年,及至进士及第补了沣城县县令的缺儿,也都是宋炽暗中cao作运营的结果。 原来如此。所有人都深谙此道地缩了缩脖子。 。。。 傅承砚想起父亲不久前坐在书房里垂着头不语。喊他过去,但及至他到了父亲的酸枝木书桌前,站了许久,父亲都不曾被发现。 他不敢出言提醒,因为看到父亲凹陷的眼眶里有泪。 “户部有宋炽在,天便不算全黑。”这是父亲酒醉后激昂之下,曾在小书房里对他说过的话,傅承砚始终还记得。 宋府并没有如众人所愿抄出预想中的白银几万两。 但宋大人已经在被押解去南幽的路上,三千里之外,毒虫密布,瘴气横行,酷热难耐的南幽。 傅承砚没有问父亲为何不在朝堂上替宋大人据理力争,他虽然还未入仕,却也不是懵懂小儿。 若是午夜以至,想要天明,便只能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