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以错劝哥哥 (第2/3页)
说白了就是给娇惯宝玉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在我看来王夫人如此宠溺宝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保”,如果我们站在王夫人的角度想一想其实她自己也很是可怜,自己含辛茹苦培养的儿子贾珠早早地便夭折而亡了,试问哪个母亲可以承受丧子之痛,如今宝玉是她唯一的一个儿子,她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得严厉了宝玉本就离经叛道做出点出格之事王夫人一生便再无依靠,可不管他恐愈发无法无天,不知未来会惹出哪些滔天大祸,所以袭人一句话可谓是说到王夫人心里了,由此也奠定了袭人在王夫人心中宝二姨娘的地位。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又道:“二爷是太太养的,岂不心疼。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 袭人这番话说的很漂亮,不像从丫头嘴里说出来倒像个妾室说的,这也难怪,袭人经常有这种代入感,借照顾宝玉为宝玉好的名义将宝二姨娘的身份带进去,上次和晴雯之间的冲突也因如此。偏生木讷的王夫人很吃这一套,她也希望宝玉身边能有个自己的人,时时刻刻能将宝玉的一举一动汇报给她,很显然袭人是不二人选。而袭人心中记挂的那件事其实就是上一次宝玉向黛玉表示心意的那件事,袭人认为那属于离经叛道,早就想汇报给王夫人了,但汇报之前她也要给自己请一个“免死金牌”一旦触动了王夫人的敏感神经她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袭人当然不会直接告诉王夫人宝黛之间的事情,而是隐晦地提醒了一下王夫人。袭人道:“我只想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 袭人说了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中心思想就一句话“希望宝玉搬出大观园,男女有别,里边呆久了万一出点什么事儿后悔都来不及。”袭人的这番话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古代男女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像宝玉这样经常混在女孩子堆里显然不合适,更何况宝玉也到了婚配的年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途,自由恋爱很明显最终只能无果而终。袭人有自己的心机,宝玉这个年龄就应该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将来继承家业,如此混在女孩子堆里一辈子只会碌碌无为,这一点袭人、宝钗、王夫人三个人达成了共识。可从宝玉的角度来讲,和那些人交往,发现美好,活出自我才是他终其一生要追求的。 王夫人听了袭人这番话可以说是如雷轰电掣一般,回想起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吧,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袭人连连答应着去了。 这是袭人的劝,经过这一劝袭人达到了两个最重要的目的,第一,她在怡红院中的位置稳固了,现在的袭人已然成了王夫人心中默认的宝二姨娘不二人选,自己未来跟着宝玉也算是实现了心中的理想;第二,她自己现在和王夫人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成为了王夫人的眼线,未来宝玉的一举一动她都可以尽数汇报给王夫人,她自己劝不动宝玉就让王夫人来劝。宝玉这边还一无所知,未来他和黛玉的“木石之盟”也将更加艰难,更加看不到希望。 说完了第一个“劝”再来看第二个“劝”,那就是宝钗劝哥哥薛蟠,也是回目中说的“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钗从袭人口中得知琪官之事是自己哥哥薛蟠告发致使忠顺王府前来要人,那这件事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件事还真不是薛蟠干的,他只是替人背了锅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分析一下也知道薛蟠没有做这件事的动机,在薛蟠心中宝玉是最好的朋友,连过生日都要来请宝玉,他又怎会无端陷害宝玉呢。可宝钗心中满是担忧,毕竟一家人现在寄人篱下,宝玉挨了打,又跟自己哥哥有关,为了家族前途着想她也要劝一劝自己这个“呆霸王”哥哥。 这日薛蟠正从外头吃了酒回来,见过母亲,只见宝钗在这里,说了几句闲话,因问:“听见宝兄弟吃了亏,是为什么?”从薛蟠这句问话中也能看出此事与他无关。薛姨妈正为这个不自在,见他问时,便咬着牙道:“不知好歹的冤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