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7.送家电上门 (第1/2页)
“也行。”夏臻觉得与其自已偷偷摸摸利用禅境花园送回来,还不如让人大大方方送过来,大不了自已给两百块运输货。“明天中午前能不能送到?晚一点我要回沪市,就没那么方便了!” 这么多贵重家电,自已亲自接收比较好。 “当然没问题,我让他们明天一早就出发。”于永芳借着酒意,回答得特别爽快。“等他们到了舜江县城,我让他们再联系你——” 说完,不等夏臻回答,就挂了电话。 听着话筒的都都声,夏臻甚至怀疑那边是不是于永芳本人? 不过也没放在心上。 无非是又欠下了一笔人情债,得想办法还掉才行。 要不,也给于家送一些茶叶? 自已炒好后还不到一个月,知道的人就那么几个,想来于春杰会感兴趣。 或者可以重新兑一批,自已亲手炒制的茶叶比例略微提高一些,只要比陈益民那边的茶叶好,就足够珍贵了。 “你让人从沪市送过来?”祝琴嘴上反对儿子买这么多电器,心里却比儿女更关心这件事,见儿子放下电话,过来关切地问道。 作为母亲,还是不忍女儿失望,所以儿子一坚持,最终还是默认了。 “嗯。”见mama纠结的表情,夏臻笑笑让她别担心这些。“我会安排好的,保证让你们都满意。” 等mama她们去腌制泡菜,他回屋进了禅境花园,拿了二两自炒茶叶,再掺进八两机器炒制茶叶,充分搅匀后,装进一只大的玻璃罐里。 游戏世界的便利店有电子称,可以保证比例的正确。 见剩下的茶叶不多了,夏臻准备明天抽空再摘几斤茶叶,炒制一批存起来。 此时正好没事,就找了只篮子,开始摘茶叶。 半个月过去了,茶叶已经长大了不少,他打算先把它们摘下来,炒一批粗茶,再修剪掉施肥长出嫩芽,再摘一批。 以后茶叶可以分等级,给不同的人饮用。 给私房菜顾客喝的,是这种已经长出三片叶子的粗茶,送人的就用那种最嫩最顶级的茶叶尖,这样拿出去有面子。 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现在这种三叶的茶叶,其实也很嫩,只是比不上明前茶而已。 因为大多数人未必分得出茶叶的好坏,只能凭茶叶的嫩老来区分。 就算夏臻自已,前世也是靠这个方法来判断。 据说最顶级的茶叶尖,炒好后比牙签粗不了多少,上面有一层细细的绒毛,每斤要卖几万块及以上。 两片叶子的嫩茶叶次之,价格在一百与几千之间。 老家这边的旗枪茶,就属于这一类,泡时水里后,茶叶就会立起来,像插着旗的长枪。 叶子超过三片,一般不会超过一百。 前世听专业的人说,区分茶叶的好坏,主要看叶子的厚薄。 也就是说,同样嫩的茶叶,叶片比较粗的反而更好。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水土好的地方,茶叶就长得粗壮,营养也更全面。 而不利于茶叶种植的地区,长出来的茶叶单薄,质量就属于次等。 同样是越州地区,分布红壤的南部山区,茶叶质量就比平原地区要好,所以茶山大多分布在山上。 大概摘了四五斤,猜测mama她们快要回来了,于是回到现实世界。 如果是往常,周家廖家忙完后也该回去了,现在家里有了电视机,不看到十点以后,他们舍不得离开。 “冬冬,能不能帮我家也买一台彩电?”周晓聪坐在夏臻旁边,忽然凑过来问道。 家里有台电视机,感觉真的不一样。 他现在手里存了些钱,就动起了脑筋。 “你妈会同意?”夏臻斜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反问。 以周婶和周奶奶的性格,就算有钱,也会优先考虑其它事,而不是买电视机回来享受。 “所以我才偷偷跟你说啊!”周晓聪有了女朋友之后,成熟了不少,“真的买回来了,她们好意思让你还回去吗?” 除了自已想看,也为结婚做准备。 今年他已经二十岁,如果着急结婚,可以把婚事定下来了。 这时候新婚姻法还没颁布,合法的结婚年龄,是男二十岁,女十八岁。 “要跟我们的一样?”见他有这样的小心思,夏臻也没反对。 如果他不要,可以转给别人。 现在想要买彩电的家庭非常多,只要放出风声,只怕加点钱也有人抢着要。 “不用这么大,小一点就行。”周晓聪连忙回答。“你家这种太贵了,进口的估计要四五千,如果敢一声不响买回来,我怕奶奶会打断我的腿——” 他理想中的尺寸是二十一寸,它比十八寸大,足够一家人看了。 现在周围能看到的主流电视机,大多是十八寸黑白电视机,西湖牌的,四百块一台,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 他现在存了几千块,二十一寸的彩电大概两三千,还承担得起。 “行。”夏臻觉得这个要求不难。“不过要等些日子才行,你别催我。” 刚刚为了jiejie的事,找了于永芳帮助,他不想这么快再次求到她。 “没事,你记着就好。”周晓聪对夏臻有信心,自然不会多说。“反正我今年没打算结婚,不用着急。” 跟秦欢搞对象后,家里倒是巴不得马上结婚把她娶回家。 他能从mama和奶奶平时的话里,猜到她们的想法。 因为周家三代单传,如果自已早结婚早生孩子,她们也可以放心。 就是计划生育已经开始实施,想多生几个也做不到。 他私下问过秦欢的意思,她自已没意见,也希望早点结婚,可惜家里没有同意。 原因不用猜两人也知道,就是舍不得把一个赚钱的人放走。 毕竟秦欢工作才三年,如果这么快嫁出去,赚的钱就归周家了,他们自家就亏大了。 电视一直放到十点多,大家才打着呵欠离开。 夏家也关了电视机,回房间睡觉。 这时候的老百姓习惯早睡早起,平时八点多就上床睡觉了,能撑到十点,真的非常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