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咸阳王宫 (第1/1页)
日薄西山。 秦国咸阳城外,数十骑快马如同狂风一般奔向城门。 守城士卒见到为首的黑甲骑士,都挺直腰杆,肃然致敬。 这数十骑并未缓速,而是一路狂飙,穿过城门直至咸阳王宫门外,这才停了下来。 守在宫门外的王宫长史见到为首骑士,连忙趋步上前,说道: “武安君速速随我进宫,大王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那‘武安君’并未多言,只是大步跟随长史进入王宫。 刚到王宫书房门前,便听到秦王一声怒吼:“赵丹小贼,竟敢联盟魏国,图谋上党......” 随后便是一声陶器碎地的声音。 推开书房大门,黑甲骑士几步来到秦王嬴稷面前,单膝跪地,抱拳施礼说道:“臣,白起,拜见我王。” 嬴稷连忙上前俯身将白起搀起,说道“武安君,快快请起。”转头又冲王宫长史说道:“为武安君备置酒饭。” 白起却向嬴稷问道:“大王刚才发怒,所为何事?” 嬴稷叹了口气,冲旁边一青年将军说道:“司马梗,同武安君说说吧。” 司马梗乃是秦国大将司马错长子,现任秦国国尉。 他听到秦王命令后,便将冯亭献降,赵魏同盟,共占上党之事和白起述说了一遍。 正当二人交谈之时,又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大王,臣刚刚听闻,赵国平阳君赵豹出使楚国,现已到了寿春。” 书房门推开,一人手拄木杖走了进来,到了秦王近前躬身施礼。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大秦相邦,应候范雎。 “赵豹,他去楚国做甚。”嬴稷扶起范雎,问了一句。 “若臣所料未错,赵豹表面上是代赵王庆贺楚王登基,实际上却是笼络楚国,意图对我大秦不利。”范雎答道。 嬴稷来回踱了几步,吩咐侍卫总管,紧守书房大门,谢绝一切晋见,之后转身对三人道:“目前形势,三位已经知晓,说说该如何应对吧。” 范雎看了看白起,见其依然沉思,便开口说道:“冯亭献降一事,虽然出乎我等意料,但并不足惧。可赵魏同盟,共占上党,却对我国大势不利。两国结盟,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引得其他诸国再与之会盟,则我国东出大策将会受阻。” “另外,赵魏占据上党天险,对我河东、河内两郡形成居高临下之势,若两郡失守,则秦国数十年东出战果将化为乌有。” “所以,臣有两策应对。一则,断绝诸国会盟之念;二则,出兵攻占上党,秦国和赵国两强之战,不可避免,秦若退宿,天下将变。” “详细说说,应对的两策。”嬴稷沉吟了片刻,继续让范雎说道。 “断绝诸国会盟之念,无外乎威逼利诱。“ “楚国虽与我国有旧怨,但老楚王惧怕我国,不敢报复。然此时新君继位,正是国策变化之时,所以给了赵国可乘之机。但只需武安君陈兵秦楚边境,楚国朝臣便会胆寒,必不会让楚王与赵会盟。“ “韩国,左右摇摆之徒,唯有打到他痛了,他才不敢有所动作。大王可趁冯亭献降为由,再夺韩地,威慑韩国。“ “至于齐、燕两国,只需送与厚金,便不会参与会盟之事。” 范雎侃侃而谈,将断绝诸国会盟之策分析的头头是道。 嬴稷听的也是频频点头,又道:“那如何攻占上党。” 范雎看看白起,说道:“此乃攻城略地之事,武安君比臣再行。” 嬴稷听完,看向一旁依然不语的白起,说道:“武安君可有对策?” 白起秉性沉稳,此时更是冷静到可怕,他缓缓答道:“若要攻占上党,非倾全国之力不可,否则,臣无胜算。” “什么!”嬴稷和范雎同时惊呼。 倾全国之力什么概念。就是秦国要将数十年变法强国积累下来的财富全部拿出,六十万大军尽赴上党。可以说是生死豪赌之战。 “武安君为何有此一说!”嬴稷喘了一口粗气说道。 白起依然用他那冰冷的声音平静说道:“赵魏共谋上党,看似贪图土地,实则是为了阻挡我国东出,同时也是试探我国态度。” “若我国听之任之,赵魏便会压迫我国在河东、河内势力;若我国发兵攻之,他们则会据险而守,若我国进攻稍有不顺,他们便会联合其他诸国群起而攻我。” “所以,上党之争,秦国必战。若战,秦国必须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赵魏,否则,不足以震慑列国。” “然而,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力大增,且赵人多是慷慨悲歌之士,敢于死战。今又得魏国相助,胆气更胜,若无倾国之军,臣实不敢担保能攻占上党。” 嬴稷眉头皱起,思忖良久,毕竟是赌国一战,他不得不慎重。 “武安君,战略方面寡人已然明了,战策细节方面可有谋划?” 白起依旧平静说道:“可先按应候断绝诸国会盟之策,臣率军驻扎秦楚边境,做出秦国即将攻楚的态势,使楚国不敢与赵会盟。” “然后,倾尽府库,囤积粮草辎重;召集大军,集结整训;为与赵魏之决战做充分准备。” “准备完成之后,臣敢担保,为大王拿下整个上党。” “好!”嬴稷拍案赞道:“武安君有如此胆气,我心定矣。” 话音落下,嬴稷又冲书房门口喊道:“长史何在?” 书房大门推开,王宫长史趋步进来,说道:“大王有何吩咐。” 嬴稷大笑一声,说道:“草拟王书,拜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对赵魏之战事,悉听武安君之谋划,全国将士,俱听武安君之调遣,授秦国穆公剑,可拒王命行事。” 纵是冷静如斯的白起,听完秦王嬴稷的话后也是心神俱震。 掌握倾国之兵,可行拒王命之事。他但凡稍有逆心,便可颠覆整个秦国。 大王何至于如此? 白起双膝跪地,叩首道:“臣斗胆向大王献倾国出兵之策,已然会遭到非议,若大王再将穆公剑授予臣,将置臣于火上,请大王收回王命。” 嬴稷哈哈一笑,将白起搀起,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另外上将军身负兴邦之责,怎可无权?上将军安心授之。” 说完,他又向长史说道:“再拟王书,山东六国邦交斡旋之事全由相邦范雎负责,府库银钱,相邦可以任意支用,不必报于寡人。” 范雎听后也拜倒称诺。 ...... 一时间,天下将风起云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