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东渡城事 (第1/2页)
东渡城 此地距离白孤城六百里,因先古时期,天下闻名的文墨先生淮甄离开西州前往中州,他贵为太子客卿,不贪恋名誉财宝,只为了太子的一句“请先生救救世人”而毅然出山,教导辅佐太子整整八年而助其登上帝位。 随后却全身隐退,离开中州,来到了此地,欲东渡灵海,已登帝位的太子前来挽留不得,淮甄先生去意已决,说道:“我已为天下寻得明君。”遂辞别,太子目送足足六十里,命名此地为“东渡城”。 这位太子则是赤元史上,乃至整个九州最负威名的汇元帝万俟孙,在他的治理下,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军力空前强大。 赤元大军挥师北上,开疆拓土,将北州圈进赤元的版图,西进西风神州,令无数异族俯首称臣,东征凉漠,一直打到灵海边,只为了有一日淮甄先生重归故里,一脚就能踏上赤元的土地。 他后来的庙号,是赤元世宗,在位一百四十二年,是天下难寻敌手的武者,是令八方镇服的赤元大帝。 赶路足足七天才到此地的岩祝,立马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前,结合自己小时候听说过的故事,越发觉得这座城雄伟庄重而不可侵犯。 城门前,军士两旁林立,身着软甲,手持长枪,两名身着铁甲的百户一手端住腰间利剑,另一只手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看进城百姓的包裹货物,这里不是边关城市,虽然上面的命令是一律盘查,但都不严密,只要不是夹带私盐,官家兵刃的,基本都会放行。 岩祝跟着人流,经过了盘查,方才进入这座古老的城市,城门后面,就是城中最宽广的大道,足足能容纳三驾马车并行,道路两旁,尽是些兜售米面粮油的商肆以及估摸不大的旅店,这些主要是城外的村民在这里摆摊开门做营生,方便的是刚到此地的外地人,真正吃喝玩乐的勾栏酒家,还在前面很远的地方。 除军机要务在身者,城中不得奔马,岩祝只能骑在马上缓缓前行,他一路看过来,发现这里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民宅,都与白孤城没什么两样,唯一让岩祝感到新鲜的,只不过是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小物件与闲口吃食。 “这位少侠,串口香,尝一尝吧!” “过路的客官!喝一碗酥稞歇歇脚吧!” ...... 岩祝双耳间全是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果香,茶香,rou香,各种吃食的香气飘进他的鼻中,让赶了半天路的他还真是有些饿了。 寻了街角的一处馄饨摊,岩祝打算将马交给大道上随处可见的马童。 因为不少商客会直接在路边小憩,而又没有拴马的地方,所以,这大道上有不少十四五岁的孩童,都是为这些客官牵马的,也被戏称“活马桩”,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为挣几个铜板好买点吃的,毕竟,帮路人看一匹马能得五文钱,实在是再轻松不过的差事了。 馄饨摊旁正好有一个马童,但他站的位置比较偏僻,因为马童的站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马匹当做脚力的,都不是普通人家,哪怕一些小家小户的少爷都可能只有驴骑,能骑马的人,定是富贵之人,可富贵人哪会去吃一碗馄饨?他们大多是在茶肆旁歇脚,那里的马童营生也最好,一个人甚至能看两三匹马,一天几十文的进账。 管小四瘦弱的像一根麻杆,站在街角,甚至好几天都牵不到一匹马,他不是不知道有哪些地方营生好,但那些地方都被占了,他谁也招惹不起,所以只能呆在这个犄角旮旯里。 管小四百无聊赖的站在那里,低着头用脚在地上不停的慢慢画圈,心里一直想念自己家屋后头的姑娘小丽,结果,就看到一匹高头大马,扬着双蹄,踩在了他画了好多好多的圈上。 管小四抬头看去,只见一位俊朗少年端坐马上,后者轻声道:“把马看好,喂些草料。”说罢,便翻身下马,把缰绳递到了管小四面前。 “这位公子,好俊的马!” 管小四看着岩祝的骏马,膘肥体壮,神骏无比,不由让他这个只见过寻常马匹的乡下人由衷赞叹道。 “天气转凉了,找点酥油喂给它。”岩祝轻声说着,从怀里掏出钱来,用手一捻,直接给了管小四一两碎银子,把后者惊得呆愣当场,半天说不出话,用一脸难以置信的眼光看向这位出手阔绰的富少,但岩祝并没有在意,他转身直接到馄饨摊要了一碗馄饨坐下了。 岩祝打小喜欢吃馄饨,吃不腻,每一个贴身服侍他的丫头,虽然不是伙房里的人,但是也得会包馄饨,其中却数常笑笑的馄饨包的最差,皮厚馅少,奇形怪状,每一次岩祝看见她给自己包的馄饨都会好好嘲笑她一番,然后罚她吃一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