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星陨 (第2/2页)
好,每次视察军营都很疲累,还仿造电视剧里的造型,给诸葛亮改良了他的四轮小木车,在工作闲暇之余,推着诸葛亮这里逛逛那里看看,时不时讲两个吴国笑话,哄得诸葛亮心情大好,将秦阳当做子侄看待。 甚至还打听起秦阳有无婚配,想要给秦阳做媒,看着秦阳这个单身狗因此闹了大红脸,诸葛亮像个顽皮的老小孩般哈哈大笑。 日子就这样安稳的来到了八月,西北也进入了雨季,天空时雨时晴,渭河水位开始升高,隐隐有泛滥迹象。 连日阴雨,诸葛亮的身体越发难熬,已经很难下地走动。 这天午后,终于难得放晴,秦阳将四轮车从棚屋里推出,用绢布仔细擦拭干净,准备推着诸葛小老头去晒晒太阳。 “丞相,天空放晴了,仲明陪您去散…”秦阳咋咋呼呼地进入诸葛帐内,映入眼帘的一幕却差点让他的心跳停止。 只见诸葛亮面如金纸,仰天倒在榻上,一手按住右腹,另一手紧紧攥着一份情报。 “丞相!来人啊!”秦阳大喊一声,急忙上前察看,慌张的身体带倒了帐边的烛台。 秦阳仔细检查了诸葛亮的鼻息和胸膛,还好还好,还有呼吸,不一会儿,姜维、杨仪等人也匆忙赶来,大伙七手八脚,喊郎中的喊郎中,抚背的抚背,掐人中的掐人中,把个秦阳都挤到了角落边边里。 站在角落,秦阳低头审视自己,在刚才见诸葛亮出事的那个瞬间,自己的内心根本就没有考虑什么任务、什么时间线,就只是感到悲痛、急迫,只想要这个倔强的小老头活下来。 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已经被这个人那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在几名郎中合力救治下,诸葛亮悠悠醒转,睁眼便将塌前众人挥退,只留下姜维和秦阳。 “丞相,发生什么事了?”姜维忧心忡忡道。 “唉,”诸葛亮长叹一声,虚弱道: “休明偷袭粮草,烧毁浮桥失败,损兵折将,已退回武功水东;孙权久攻合肥不下,曹叡亲征至寿春,东吴…东吴已经退兵回建业了…” “啊!”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姜维呆愣当场。 东吴退兵,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他这个诸葛衣钵弟子更清楚了,接下来,魏国便可以腾出手来,专心防守大汉北伐,可以说,北伐难度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 诸葛亮已经虚弱到坐不起来了,秦阳扶着他斜靠在床榻上。 “看来,只能用那个了,伯约,传令文长,在渭河上游筑坝,命大军悄悄将营盘往上方谷沿高处转移,务必不能让魏军发现端倪,待渭河水涨,决堤攻魏!” “咳咳咳,此计有伤天和,吾本不愿用,然如今北伐处处失利,只求上苍垂怜,能尽灭司马懿和魏军二十万主力于此,伯约!” “丞相,维在。”姜维双眼含泪,紧握诸葛亮的手。 “此后北伐,就靠你了…” “丞相!!” 秦阳旁观这幕,心如刀绞,伸手捂脸,触手却一片冰凉,原来不知不觉间,已泪流满面。 十月八日,距离诸葛亮病倒卧床,已一月有余,军中流言四起。 暴雨一直未至,反倒是连续多日晴朗。 这日傍晚,诸葛亮忽然恢复了精神,要秦阳推他出去见见将士们。 秦阳猜测诸葛亮可能是回光返照,心头痛苦万分,一路沉默寡言。 怕丞相虚弱的身体经不住秋老虎的毒辣,秦阳给小车上加了一顶遮阳的伞盖。 诸葛亮倒是精神头很足,每到一处营砦,都要对士卒们嘘寒问暖一番,向秦阳介绍这里是哪位将领统领,布阵名堂有哪些,士卒们见丞相康健,纷纷前来大礼参拜,口称保重,一扫军中惶惶之气。 诸葛亮一路说着,秦阳一路默默推着车,看完了所有营砦,已是夕阳西沉。 诸葛亮让秦阳推着他到了位于上方谷可以俯瞰整个五丈原的一处山坡,姜维、杨仪等人早已闻讯赶来,在后面远远地跟了一路。 “就到这里吧。没想到已是深秋,我等的暴雨却迟迟未至,天意如此,徒之奈何。” 诸葛亮示意秦阳停下,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山脚的汉军营砦和北方的魏军军营,很久很久,仿佛怎么也看不够,好像要将它们死死地印刻在脑海之中。 良久,诸葛亮颤抖地伸出握着羽扇的手,指向山下军营中矗立的那面“克复中原”的大旗,泪水从他遍布沟壑的苍老脸庞落下。 “亮,再不能临阵讨贼矣!”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言罢,手臂无力的垂落。 那支陪伴了他南征北讨的羽扇,缓缓滑落地上。 大汉丞相,武乡侯,诸葛孔明,薨,享年54。 就在此时,秦阳耳边突然听见“哒,哒,哒哒”的声音,他抬起头,一滴雨珠落在了额头,随后越来越密,越来越急,顷刻间串成了线,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的水幕。 见此情形,秦阳再也忍耐不住心头的悲痛,放声大哭。 一生最擅用火的诸葛丞相,却被一场雨辜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