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弟九十五章天降、竹马 (第1/2页)
“你这个计划是不错,可前提是,你能控制住局面,你觉得你能够控制得住局面吗?” 齐彧的计划是很大胆,也很有成功的可能性。 可问题是,如果齐彧控制不住酆都古城中出来的阴兵鬼将,那时候将是一场足以毁灭大陆的灾难。 “鬼王不出,那些阴兵鬼将,根本不是我的对手,甚至于我道教的弟子,一个能够抵挡同境界阴兵百余而绰绰有余。” 道家的正气,对这些鬼物邪祟有着绝对的碾压。 顿了顿后,齐彧咧嘴一笑,道:“这么多的阴兵鬼将,而我道教的弟子,所修炼的正气,就是需要斩杀这种鬼怪才能进阶,这不就是一个绝佳的试炼场吗?” “没准这酆都古城,会给我道教,带来好几个宗师,也说不定,甚至于亚圣,也不是不可能!” 姬灵还真的是忘记了,道教的正气,是靠着做好事和击杀邪魔,才能积累进阶的。 之前是没有鬼怪,所以道教的只能去游历大陆,做好事,偶尔击杀一些屠杀百姓的魔教妖人,所以境界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就止步不前了。 现在那么多鬼怪出世,不就是一推经验包出世吗? 这对道教来说,是大机缘! 甚至于齐彧可以趁机扩张道教,传播道法,传更多的人正气修炼之法,这些鬼怪,只会成为磨刀石。 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可前提是,酆都古城的鬼王,不会出世。 “如果鬼王出世了呢?”姬灵问道。 鬼王虽说不能离开酆都古城,可万一如果出来了,到时候该如何? 齐彧耸耸肩,道:“鬼王如果出来了,那么我们只能等死了,还能怎么办?” “一个从圣境的鬼王,谁能挡?” “你不会以为我有能够对付以为从圣境鬼王的实力吗?从圣这种层次,已经不是阴谋诡计可以算计的了。” “真的出来了,我们等死就可以了,或者祈祷有人能突破从圣境吧!” 姬灵无语,齐彧说的好像还真的是没错啊! 鬼王出世,这世间,根本就没有人能能够对抗,到时候等死是唯一的选择。 鬼王可是一位从圣境,鬼怪的寿命,可是比人类高了不知道何几。 酆都古城的鬼王,肯定还在。 自己的疑问,似乎有些多余了! 鬼王出来了,就没有如果了! 到了从圣境,已经不是阴谋诡计能够算计了。 即使不是从圣境,仅仅只是亚圣,现在的齐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要算计齐彧,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简单了。 “需要我怎么帮你?”姬灵问道。 她说出这句话,已经算是基本上赞同了齐彧的计划,并且愿意支持齐彧了。 齐彧笑道:“你只需要,帮我抵挡住,来自各个王朝的压力即可,有神炮营威慑,宗师都不敢轻易触霉头。” “那你去做什么?”姬灵疑惑问道。 王朝的压力她来顶,那么齐彧呢? “以防万一,我先一趟西域,探查一下酆都古城的动向,如果预想没有错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大陆会动荡起来。” “紧接着我会去路路通商会商谈一批物质,用来抵御鬼物的入侵,毕竟接下来,道教可是那些鬼物的重点进攻对象。” “在这期间,你要做好准备,我会让秦修将一份如何对付鬼怪的典籍复刻一份给你,同时我也会让秦修和弟子们,去清除出现在大青王朝境内的鬼怪!” 鬼怪是无法靠着城池的防御,大多数鬼怪都没有实体,经常出其不意,出现在各个地方。 其他势力或多或少的,会留有对付鬼怪的典籍。 可在这方面,道教才是最有话语权的! 甚至于儒家都无法比拟! 术业有专攻,对付鬼怪,道家才是最专业的! “兽潮怎么办?”姬灵问道。 兽潮只是被打退了,这并不代表不会再卷土重来。 这个问题,齐彧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法,鬼怪他可以解决,可妖兽却是不行,因为兽潮比鬼怪恐怖。 在对付妖兽时,道家弟子的正气,是讨不了任何好处的。 甚至于在这方面,还不如儒家的才气。 才气只要感谢,并且知道原理,就能言出法随,改变规则。 “妖兽和玄宗,我娘子会处理好的,我现在只需要对付酆都古城就可以了!” 苏悦可以破除领域,所以亚圣中,苏悦基本上是无敌的。 那只兽神不敢来陆地,林若曦也被打残了,所以南方兽潮和玄宗,苏悦就可以解决了。 那些王朝由大青王朝出手帮忙牵制,而那些正道,势力基本上在东方,想横跨几万里来这里搞事情,不现实。 而且以自己的势力,他们来也只能送菜。 酆都古城如果处理的好,道教将会一举崛起。 齐彧要做的,就是把控局势,也就是鬼怪肆虐的程度。 有必要的话,他会出手,杀一些阴兵鬼将,然后放一些漏网之鱼。 齐彧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姬灵也不再说什么,转而开始进行召集大臣来商谈。 齐彧也没在带着,返回了学宫。 至于还在使馆中待着的使臣,齐彧没打算见,浪费时间而已。 以为拿着国书,所以王朝向自己施压,就能逼迫自己把火药的配方交出来? 不过也难怪,看见了大青王朝的神炮营,那可以屠杀宗师的火炮,他们不害怕不行。 而且趁着这个时候,给他们撑腰的人,自己也有了猜测。 现在说是举世皆敌,也是不为过了。 自己做人也是挺失败的,恐怕过不了,所有王朝也会和正道一样,将自己视为心腹大患吧。 不过这无所谓,这大陆够分裂的了1 他们敢动手,自己就敢下定决心,让他们消失,毕竟是他们先动手的。 回到学宫,齐彧将所有人掌事人都聚集起了,在先贤殿开了一场大会。 墨问和柳宣不是道教的人,可还是一起了,因为接下来的事情,需要他们的帮助。 除了他们,还有儒家的弟子周子洵,他代表这儒家的态度。 儒家在立场上虽然是属于正道,可却是愿意和自己共进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