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 (第2/2页)
,会有很多种石头乡缺少的药材。除了药材,他偶尔也会带些粽叶、蘑菇等特产回来。他日夜倒腾他的那些药,人们总看到他捣药、晒药,却因少有病人光顾而见不到他用药。有些人会拿这个跟他开玩笑“够本吗?”。他也不回答,只是歪嘴笑笑。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为人热心,看病也好,帮忙建房子也好,只要有人找他,有求必应,他的侄子侄女和李希望都亲切地叫他“歪嘴伯伯”。 李希望跟他的“歪嘴伯伯”一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刘纪年只是单纯话少,而李希望则是天生孤僻,压根没有融入过石头乡。跟他哥哥一样,他没有读书资格,打小帮生产队放牛。放牛的时候,他总喜欢把牛牵到已经干涸但寸草不生的学校前的池塘中央,将牵牛的绳子绑在一块大石头上,让牛无聊地围着石头在光秃秃的地面打转,他自己则溜到教室窗边偷偷旁听去了。他还会用养父的草药等物事去跟无心念书的孩子交换课本,放牛的时候自己就躺在田埂或草坪上看这些书。养父知道后很是心疼,他有去学校为他争取过上学的机会,但是失败了。因为出身,不少顽皮的孩子编童谣骂他,他都会毫不客气地用小石子一一打回去。他通常不跟人说话,也不跟人玩,独自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们以为他是哑巴,或者傻瓜,刘纪年嘿嘿一笑反驳道:他聪明着呢,记起草药来比我快多了。 十八岁那年王朝阳高中毕业了,跟他一起毕业的还有大他三、四岁的吴解放和李翻身。高考已经取消,他们三个上大学的梦想不得不搁置,作为石头乡最高学历拥有者,他们顺理成章成了龙泉小学的民办教师。 尽管扫盲工作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但是还是有不少孩子的父母觉得干农活是第一要务,不少孩子要等自己懂事想读书了才去的学校,有点女孩则像刘新月一样要负责带弟弟meimei,等弟弟meimei长大了跟弟弟meimei一起上学。这使得班上的学生年龄差别很大,看上去还蛮有趣的。王朝阳发现年龄小的孩子普遍接受知识比较快,但是他们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也很顽皮,需要时时盯着;年龄大的孩子自制力很好,也很努力,但是学东西比较慢,也容易因此产生自卑情绪,需要足够多的鼓励。 他很快爱上了教育工作,干脆搬到学校住,这样就可以批改作业到很晚。他既要教语文,又要教数学,教学任务繁重,但年轻人聚在一起总能苦中作乐。有一次深夜,他们在一起批改作文,王朝阳看到一个孩子写道:我在放学路上看到一堆牛粪,就大吃一惊(孩子将“惊”写成了“斤”)!三个人一起乐了好久,乐完了王朝阳用红笔批改道:你怎么不吃两斤呢!又觉得这个批语对孩子不好,第二天上课前将这条批改划掉了。王朝阳因为善长算术,还被刘继宗聘请为乡里的会计,十八岁的王朝阳对自己很满意。王朝阳继承了母亲的高大身材和深邃五官,又拥有父亲的国字脸,是个十分打眼的青年才俊,成了不少姑娘们的梦中情人。 当媒人介绍刘继宗的女儿刘新月给王朝阳认识的时候,王朝阳并没有上心,他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不急。这个姑娘非常有名,倒不全然因为是书记的女儿,而是因为她的厉害。王朝阳曾经围观过一场比赛,犁田比赛,本来是男人的活,偏偏这个小个子刘新月混在一群男人中,大着嗓门手里挥舞着牛鞭,细细的两条腿跑得飞快,得了第一名。刘新月小他一岁,小个子,黑皮肤,微胖,圆脸,看起来普普通通,问题是还是个没上过一天学、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 王朝阳毕业两年后,王立柱等新的高中毕业生陆续加入民办教师的队伍,终于可以教语文的和教数学的分开,这样就能少备一份课,工作轻松多了。教师队伍壮大后,这帮年轻人也有了更多娱乐活动,打扑克和字牌是最常见的,抽烟、喝酒等坏习惯也流行起来。然而好景不长,乡里有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谁被推荐了,其他人都会觉得不公平。三个人开始暗自较劲,王朝阳很自信,他成绩最优异也最年轻。经过几次接触,王朝阳发现了刘新月能干之外的优点,这个姑娘生得一口整齐的牙齿,笑起来特别可爱。他是一个很沉迷研究算命的人,书里都说牙齿整齐的女人福气也好。书记准女婿这个身份也有助于他被推荐。但是吴解放是陈好学的外甥,陈好学是最擅长把握机会的人,他当时跟刘继宗平级,但他抢先一步推荐了他的外甥。可惜被推荐的吴解放肝脏有问题,没有通过体检,无法当兵,也就无法上大学,这唯一的名额就这么被浪费了。 这件事来来回回折腾了一年多,李翻身和王朝阳就跟着被折磨了一年多,两人日日买醉,养成了酗酒的毛病。三个人的友情也就此结束。吴解放羞愧难当,受不了两个同僚的没完没了的讽刺挖苦,辞职了。李翻身心灰意冷,辞职去当了一个干部的上门女婿,后来辗转也当上了小干部。王朝阳了为了争一口气,非要去当兵不可,年轻气盛的他一定要证明:当初要是推荐的是自己,这个名额就不会白白浪费! 王朝阳也没通过体检,他有风湿性关节炎。他有求必应的母亲是伟大的,为了支持他的梦想、挽回他的自尊,带他四处求医,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背着他去求医……终于在一年多以后,他通过了体检,光荣入伍。他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命运捉弄的人,他有抗争过,也有顺应过,可是每次都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他一生都在困惑:似乎怎么做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他刚入伍,伟大领袖离去了,他当时觉得天塌了,晕倒在训练场,大夫说是中暑;他在边防线上站岗时,恢复了高考,小他好几岁的李希望成了石头乡第一个大学生;他刚退伍,战争爆发了,他错过了为国战斗的机会,也错过了立功的机会;当他终于成熟,想要回家好好当一个民办教师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教师名额被另一个干部的儿子顶替了。顶替他的人很年轻,没有通过高考,而是通过进修转为了正式教师,后来又去中学教书了。气得他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很激进地说:那个小子就是个初中生,他有什么资格教初中!他当了三年代课老师后辞职,去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去寻找新的生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