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兴有了  (第1/1页)
    回到长安,李二果然过没两天就给了他七十个奴婢。    看着很多,但其实发到每一个人的手上,也就十来个。    毕竟,他现在手上就有四位公主,再加一个李雪雁。    今年过完了上元节,李雪雁也十九岁了。    新兴十六,高阳十五,城阳也十五。    这里说的是周岁,虚岁还得再往上加一。    不过……他等了这么久,今年总算是可以把她们全吃了。    其实上一年魏砚就已经把新兴给吃了。    主要是没忍住。    本来是想让她们生很多,不然,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不多增长点人口,怎么占领。    不过后面一想,生孩子确实应该挺辛苦的,因此……    就没放开了生,不然,现在李雪雁应该已经早就生完第二个了。    这天,魏砚刚刚从宫里回来,李雪雁便立刻把魏砚拉到了一边。    悄悄地跟魏砚说,“新兴怀孕了。”    魏砚点着头:“我知道。”    李雪雁:“你知道?”    她一脸的惊讶。    可明明这两天新兴才出来孕吐。    魏砚便心想道,在你夫君我这里,生孩子都是有计划的。    而且,利用科技的手段,提前测出来是否怀孕,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雪雁十分不解,她记得她问过新兴,新兴也没说告诉过他。    魏砚便拿出了一根验孕棒,“呐,用这个。”    如果测不出来,那可能是验孕棒或者测量方法有问题,但是如果是测出来了,那肯定八九不离十。    而魏砚,就是因为测出来了,所以,他才知道。    现在,他掐指一算,新兴怕是有了一个多月了。    跟李雪雁说了这东西的用法,然后为什么知道怀孕,李雪雁也是以更加奇怪的目光看着他。    魏砚便解释道:“新兴她好歹是高阳、城阳她们的jiejie,总得分个前后吧。”    “等你们都按顺序怀完了第一胎,那以后我就管不着了。”    “等等!我好像还算漏了一点。”    魏砚微微地皱起了眉头。    “万一出现早产的怎么办?”    “也就是说……接下来我还得再等七九六十三,也就是两个月。”    李雪雁根本听不懂魏砚说的是什么。    不过看到夫君这么关心,而且对一切都了如指掌,那她也就放心多了。    说实话。    正常男人会对这些东西这么关心吗?    还是说……    他确实有什么癖好?    见李雪雁皱着眉头望着自己,魏砚便又对她道:“正好三年了,要不要再生一个?”    现在两人的长子已经三岁了,都能到处乱跑了。    魏砚可不像李二那么禽兽,让长孙皇后三年生俩,以至于落下病根,早早离世。    不过魏砚确实觉得,在这大好的年纪,不生多两个,岂不可惜?    主要是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    那大唐百姓都拼了命地生,他这都算是克制的了。    李雪雁也没好意思回答,只是嗔怪了他一下就撤了。    听说新兴公主怀孕了。    高阳公主、城阳公主两人这边也是大为震惊。    为什么?    为什么她们全然不知道!?    明明一起成婚的,为什么驸马先对新兴下手,却还没有对她们下手。    羡慕嫉妒恨的同时。    听完了奴婢们的分析,她们似乎也不禁脸红了。    因为……    新兴公主都怀孕了,那她们还远吗?    接下来肯定到她们了。    “驸马。”    魏砚一路过来新兴公主的院子。    所有人纷纷跟魏砚行礼。    接下来魏砚也是在新兴的面前坐了下来。    盯着她。    其实两人颠鸾倒凤、鱼水之欢,也没多久。    也就这两个月的事。    魏砚猜,她肯定是享受,并且是食髓知味的。    但相比于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又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当一位母亲呢?    “咱新兴的肚子真争气,这么快就有了。”    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魏砚只好这样道。    “没让夫君白疼。”    新兴的脸上脸红冒着蒸汽。    这男女之欢,毕竟还是经历得少,还是会脸红。    虽说已经过去了三年。    但好像,新兴跟刚开始,也并没有什么改变。    该害羞还是会害羞。    不过,或许也总比一开始的自卑,目光闪烁要好上了不少。    之后魏砚便过去把她揽在自己的怀里,坐在自己的大腿上,鬓角厮磨,沉默默契。    然后后面,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魏砚便把一本生儿宝典拿了出来。    包括几周会怎样,会有什么反应。    这算是对她的科普吧。    其实……    她回宫里找她母亲了解一下也可以。    然后,接下来两人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    上元佳节一过。    接下来,李二也是在让魏砚修铁路跟征辽东这两件之间摇摆不定。    一方面,李二想让魏砚把从关中到朔州长城的铁路也修一修,要是这一条铁路真的修好了,那对大唐戍卒将会大有裨益,以后,原本二十多天的路程,现在可能在一天之内就能到达。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甚至可能他们都不需要在前线屯置那么多的戍卒。    另一方面,李二又觉得,在自己有生之年,不把高句丽早点打下来,心里有点不舒服。    上元佳节过后,李二便把魏砚找来问问。    主要是问修从关中到朔州的铁路要多长时间。    而魏砚给出的时间是保守估计三年。    因为从关中到朔州比从长安到潼关要远将近三倍。    当然!    如果是加大力度,比如说增添多一点人手,那在三年之内完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听到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也让李二不禁有点犯起了嘀咕。    因为他没那么多年命了。    “朕想亲征高句丽,魏砚你怎么看?”    之后李二又问道。    尉迟敬德这天也在,便道:“陛下,这万万不可。高句丽,只需要陛下派遣几个人,带领四五万大唐士卒,就足以平定下来。又何须陛下亲自远征。”    李靖也是这么想的,“太子年幼,陛下要是万一出个什么意外,那太子怎么办?”    李二:“我没问你们,我问的是魏砚。”    魏砚其实也是有点纠结的。    因为去到外面,风餐露宿,这对李二的身体肯定不好。    但是你说不去吧,这平定高句丽又是李二内心的执着。    他总得证明一下,自己比他表叔隋炀帝强吧。    魏砚便只好道:“你去也行,不去也行。不过去的话,得注意身体。坐镇后方吧。”    魏砚觉得,隔着个几十上百里,听别人念战报还是可以的。    李二便道:“把高句丽打下来,你需要多少人?”    ------题外话------    第一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