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寸口诊法 (第1/2页)
中医骨伤科的执业范围也是可以做手术的。 所以大多数学中医骨伤科的医生都把骨伤科当成了跳板。 学会了一两个骨科手术,再走走关系就可以跳到西医骨科那边去了。 西医骨科那可是医院里的重点科室,而骨伤科只是中医科下的一个小科室罢了。 两者病源量和收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且高考的时候中医的录取线远比西医低很多啊! 所以骨伤科跳骨科早已经成为一条捷径了。。 当然也是因为中医被掺杂了太多西医知识的缘故。 说是学的中医,结果呢。 中医考证考的,百分之七十都是西医的知识点。 说是学中医的,中医学生其实把西医也给学了。 骨科和骨伤科收益差十倍以上,这怎能不叫人想入非非!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医生也不能饿着肚子给人看病。 而骨伤科副科室主任刘东雷则是骨伤科跳到骨科最成功案例! 刘东雷原本学的也是中医的,读研的时候选了骨伤。 可到了医院后,人家快速掌握几个骨科术式,直接跳到骨科那边去了。 在骨科十多年没有位置,又跳回骨伤科当科室副主任。 现在就等着骨科的老主任退休,下面的人一升上去把位置空出来。 刘大主任便要跳去骨科当科室副主任了。 反复横跳之间利益巨大! 不仅医生如此! 年轻,有后台的护士也是先往骨伤科这边塞,锻炼出来后就调去其他科室。 总而言之,骨伤科都快成了整個医院练兵场了。 也只有像方浩这种,要门路没门路,要关系没有关系,要钱没钱的小住院医才会想在骨伤科混出个样子了。 住院医也称管床医生,也就是总是住院医里的医生。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在门诊收诊患者。 他们这些住院医在科室内负责管床。 分工明确。 按照道理来讲,住院医师只要有行医执照就可以去门诊坐诊了。 但是你一个名不见经传,出不了专家号的小住院医,谁去你那里看诊! 人家中医专家号一天都不一定能排得满呢。 因此,即便门诊处允许住院医去坐诊,有执照的住院医也不会去坐诊。 闲着没事干去跟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抢患者,那不是很蛋疼的事情嘛。 而且患者也不是傻瓜,特别是中医的信众,是特别笃信年龄即正义的。 明江医院,中西医结合二甲医院,整个医院有八百多张床位。 中医科有不到六十张床位。 中医学科有,内科,外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妇科,五个科室。 这么一算,整个中医科都比不上西医学科的一个重点科室! 至于设备就更不用提了。 好在中医诊疗也不太需要仪器。 “小方,这是去哪?” 方浩刚刚跟刘晓燕走出值班室,迎面走来个油光满面的小胖子。 那白衣大褂往他身上一套,活像一个又大又白的大圆粽。 袁忠,年龄比方浩还小两岁,同位住院医不过从体型上看就知道这家伙家里条件不错。 “小圆,刘主任收了两个患者,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 上级医师在门诊楼收诊患者,住院医师在科室里管床,这也算是医院里的规矩了。 好在管床的时候可以拿患者练练看诊,而且还是拿着上级医师给患者出的辩证诊断来对照,不然住院医就只剩打杂跑腿了。 袁忠摇了摇头,“管床!贼麻烦,还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就不去了,我得去急诊跑一趟,会诊!” 会诊有诊费,袁忠这家伙有路子! 在明江医院,急诊都比骨伤科吃香的,虽然辛苦了些。 “那你忙吧。” 聊了两句,方浩便跟刘晓燕走向骨伤科的病房区。 中医科独享栋五层的小楼,中医科说是有六个科室。 其实除了人员配置外,许多硬件都是一起使用的,比如病床,诊室,值班室,处置室办公室。 “方浩这家伙可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