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授封楚国公!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1/3页)
    承天殿内。    文武百官缄默不语,满脸凝重。    氛围格外沉闷。    “诸位爱卿应该已经知道,蛟龙撞毁堤坝,闯入大江一事。”    老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难看,继续言道:“若是让蛟龙继续走水,后果将不堪设想,诸位可有何应对之策?”    昨日国运金龙才出现。    老皇帝本以为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没想到,江南竟然出事了。    要知道,江南富庶。    大晋每年四成的税收都是从江南征来。    如若蛟龙将江坝撞毁,导致江河泛滥,洪水肆虐,几十万百姓将遭受灭顶之灾。    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库本就空虚,朝廷到时还要拨款赈灾,而且为了安抚江南百姓,税收还得削减几成,这样一来,往后三四年大晋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但问题是。    蛮夷狼子野心,一直虎视眈眈。    可国库没钱怎么打仗?    内忧外患之下。    大晋的江山社稷恐怕不稳。    此时,伴随老皇帝的声音响起。    苏子由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守住江坝,疏散沿江百姓,减少伤亡损失。”    “前者可以向仙门求援,请修士出手,并派遣儒生配合,能规劝则规劝,不能则出手降服,后者可下旨给当地官员。”    苏子由开口。    中规中矩,并没有多少新意。    但却是老成谋国之言。    毕竟朝政本就如此,哪有那么多标新立异,方法不怕旧,管用就行。    听到这话,老皇帝点点头。    “钦天监监正。”    “尔立刻传告江南仙门,请他们出手降服蛟龙,事后论功行赏。”    虽然不常于仙门打交道。    但作为一国之尊,肯定和仙门有联系,只是一般井水不犯河水。    说完之后,老皇帝又看向群臣,问道:“诸位认为,该派那位大儒前往江南,才能规劝蛟龙回头,放弃走水?”    对于蛟龙。    大晋依旧保持规劝的态度。    倒不是妇人之仁。    而是蛟龙与仙门修士斗法,波及范围太广,造成的灾害仅次于大坝被毁。    “陛下,老臣愿领命前往!”    礼部尚书站了出来。    老皇帝转头看去,望着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样子,有些犹豫。    虽然他是大儒,但蛟龙并非善茬,关键是他一把年纪,万一途中出点什么事,遭逢不测,临时再派人又浪费时间。    正想着。    丞相秦辅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以为有一人更合适。”    秦辅开口。    百官纷纷转目看去,好奇他会举荐哪位大儒,难不成是太学院的严直?    “何人?”    老皇帝出声问道。    “苏长歌。”    秦辅语气平淡的说道。    闻言,文武百官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不是举荐大儒吗?    苏长歌虽然是文坛魁首,天赋举世无双,但也没到五品大儒境界吧?    而且他与太学院一党乃是死敌,这趟去江南劝服蛟龙,也不是什么必死之局,无非是尽力而为,不行就请仙门修士出手。    做成了,大功一件。    失败了,无关痛痒。    这么好的差事,丞相不安排自己人上,推举苏长歌,他这是糊涂了?    就在这时,秦辅的声音再度响起。    “正所谓举贤不避仇。”    “臣虽与苏长歌在政见上有隙,但他为国立言,天赋才情举世罕见。”    “此等大才,若弃之不用,乃是国之损失,更别说他此前就担任过礼部官员,只是因误会被罢职,如今正好复用。”    “此外,陛下您欲封他为楚国公。”    “江南自古便是楚地。”    “他作为楚国公,当为楚地百姓计,由他前往劝说蛟龙,合乎情理。”    秦辅开口。    他最后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    封号的事我不争了。    但作为交换,苏长歌身为楚国公,楚地的事就让他去负责。    此言一出。    他的党羽一脸不可思议望着他。    吾等正欲死战。    丞相何故先投?    不仅让苏长歌去干这美差,而且还同意将楚地授封给他。    领头羊叛变了?    这一刻,不单单是他们。    老皇帝、太子,还有满朝文武,全都不知道秦辅这样做到底意欲何为。    难道真的如他所说。    举贤不避仇?    沉思一会,老皇帝没有多做犹豫,直接点头答应了此事。    “苏长歌的确是合适人选,但他太过年轻,处理事情来恐经验不足,陆尚书,正好你与他同去,一起劝服蛟龙。”    老皇帝开口,看向礼部尚书。    秦辅可能有什么算计。    但苏长歌不可能一直在自己羽翼下。    而考虑到年轻人处事难免会偏激,所以他特地安排了个稳重之人从旁提醒。    正好,陆尚书又是大儒。    苏长歌做主使,他为副使,碰到意外也能有照应,不会耽误要事。    而且他还有其他事要交苏长歌,算是考验,也算是历练,毕竟在治国上有见解,但在处理朝堂政务上不一定行。    蛟龙一事平息后。    到江南官场磨砺两下也不错。    “老臣遵旨!”    此时,陆尚书出声答应下来。    他一向是对事不对人。    只要对大晋有利,不违背先圣礼法,他对谁都一视同仁。    更何况,苏长歌还是圣贤之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接触一下,上次只搞到一副墨宝,没有异象,多少有些可惜了。    “既如此,传朕旨意。”    “楚国公苏长歌为江南宣抚使,礼部尚书陆从俭为副使,即刻动身。”    老皇帝开口。    “诺。”    百官纷纷拱手应声。    秦辅见自己的目的达到,面不改色,但眼中闪过几分异彩。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苏长歌在文坛上清清白白。    自己就算想对付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两人不在一个圈子。    但到了官场上,他一个愣头青,怎么可能玩的过自己?    更别说江南那地方,就是一处泥潭,利益派系太多,牵扯太广,不是他能玩明白的,搞不好就被谁给算计了。    而此时,因为情况紧急。    讨论出对策后。    太子殿下便亲自拟招,然后前往太学院,颁发圣上旨意。    ......    太学院内。    苏长歌刚向学子宣布新制。    成立学子会,协助学宫管理院务,有事可以直接向院长或司业反馈。    另外还有监察会。    负责监督监察学子会成员的行为。    其实苏长歌也有些犹豫。    学子会的出现,会不会让学子出现地位差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