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幸亏看了百家讲坛!  (第1/1页)
    此时此刻,朱友宁在幽州城已经有了三日之久。    他在取得幽州城之后,之所以没有南下与王彦章会师,是因为他带来的兵确实太少。    沧州城以及下属各县,朱友宁大约留下了将近一万人把守。在拿下幽州之后,除去伤亡,朱友宁手下可用之兵已经万人,不便南下。    因此,当王彦章决议远征东北方向的平、营等州时,朱友宁并没有随他一同前去,反而是留下来坐镇幽州。    在幽州,朱友宁不但写了安民榜,而且严申军法,下令士兵秋毫无犯。    要想让幽州之民归心大梁,这些事都是必须做的。    除此之外,朱友宁还让人到处宣传大梁王师北定、乃是正义之战,大家日后都是大梁子民,同族兄弟,应当一视同仁等等言论。    这些事情做完后,幽州的百姓这才敢出家门。    而在这时,卢龙节度使衙署内,朱友宁正在看着一本书。    上面写的是幽州所有投降将官的职位表。    这时,钟小葵走了进来,对着朱友宁一抱拳,道:“王爷,有个人要见您?”    “谁?”    “韩延徽!”    韩延徽?    朱友宁微微皱了皱眉。    他觉得这个人有些耳熟。    绞尽脑汁,朱友宁终于有了印象。    朱友宁在前世的时候,曾十分喜爱看《百家讲坛》这个栏目。    他仍旧记得,《百家讲坛》有一期讲的是“塞北三朝之辽”,节目上面就提到过韩延徽。    据说这韩延徽,是历史上协助阿保机建立辽国的重臣。    在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的过程中,韩延徽简直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他不仅为阿保机出谋划策,而且还制定了契丹的各项典章制度。    至于身为汉人的韩延徽,为何会为耶律阿保机效力......据说是被刘守光以及后唐的官员逼得。    历史上,韩延徽先是被刘守光送到契丹为使,然后被契丹扣下,不得已而为官。    而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韩延徽还曾偷偷跑回后唐,却被后唐朝廷官员万般排挤,只得重回契丹。    不管怎么说,韩延徽这个人,无疑是个人才。    朱友宁老早就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谋士,真正有见识的、深谋远虑、成竹在胸、出谋划策的谋士。    王师范不行,这人太迂腐,不能策划谋略,也只能写写文章,最多就是查漏补缺,干些他交待的事。而且王师范确实也老了。    这么一对比,韩延徽就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朱友宁也有些庆幸。幸亏自己看了百家讲坛,不然怎能发现如此人才?    想到韩延徽究竟是何人之后,朱友宁当下便问钟小葵道:“这韩延徽为何要见本王?”    钟小葵道:“属下觉得,他可能是想从王爷这里谋得一官半职。”    朱友宁顿时有些喜出望外。    “快,请进来。”    朱友宁脱口而出,随后觉得不妥,唰的站起身来。    “不,本王亲自去!”    钟小葵见到朱友宁如此激动,说道:“王爷,此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还不清楚,您这般礼遇......”    朱友宁摇摇头,笑道:“本王敢断定,此人必定有才,而且若想真的招贤纳士,必须要有诚心,不管见的人有没有真才实学,都要以礼待之。”    “王爷英明。”钟小葵听罢,只得拜服。    ......    这时,韩延徽正在节度使衙署前不停踱步,显然很是紧张。    而这时,一个身穿盔甲的将军打扮的人,从里面出来了。    这人正是朱友宁,他虽然已经来到幽州城三日了,但还未脱下盔甲。    韩延徽一见到朱友宁,先是一愣。随后他看到钟小葵寸步不离地跟在朱友宁身后,便知此人身份不凡。    他认识钟小葵,幽州城招贴安民榜时就是这位少女带头做的,一看就是身份不凡。    而能让钟小葵都为之驱使的人,只有一个人。    韩延徽想到这里,顿时朝着朱友宁一拜,“罪臣拜见安王殿下。”    韩延徽本来很是紧张,却不料朱友宁很是和蔼亲善,竟亲自走过来把他扶起。    “先生就是韩延徽?”    韩延徽受宠若惊,他没想到朱友宁不但亲自出门迎接自己,而且还对自己如此礼遇,一时间说话都结巴了。    “正......正是在下。”    朱友宁又道:“先生才学经天纬地,如今可是要弃暗投明,为我大梁建功立业?”    韩延徽一愣,随后谦虚的一拱手。    “在下不才,正是前来投靠王爷的。”    “在刘守光手下,先生官居何职?”    韩延徽尴尬一笑,说道:“在下曾任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以及幽州观察度支使。”    这些官儿名字虽好听,但都是些文职,在这个乱世大都是没有实权的官,所以韩延徽只能尴尬笑笑。    不过朱友宁仍旧十分客气,简直礼贤下士到了极点。    “先生有意随本王到平卢否?”    韩延徽闻言,刚开始有些不敢置信,后来就激动起来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这次求职竟如此顺利。    莫非是真的遇到伯乐了?    韩延徽向来都是认为自己是千里马,只可惜三十多年了,一直不受重用、碌碌无为!    如今这位大梁的安王殿下,莫非就是自己的伯乐?    想到这里,韩延徽连忙表态,生怕朱友宁反悔不要他了。    “能为殿下尽忠,是在下的荣幸。”    “好!”朱友宁也是欣慰一笑,道:“他日,本王会上奏陛下,为你求得青州刺史之职!”    韩延徽顿时一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殿下,这是不是......”    “怎么?先生可是不满意这刺史之职?”    “不不不。”韩延徽连忙拨浪鼓般摇头,激动地道:“在下只是......太激动了!”    ......    得到了韩延徽的投靠,朱友宁明显很高兴。    他当晚就下令设宴,不但为虎捷军诸将庆功,而且也邀请了韩延徽。    期间,朱友宁竟赏了韩延徽一匹骏马、以及镶了黄金的玉带,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器重与青睐。    这让韩延徽高兴的有些难以言喻。    他在宴席上喝得晕乎乎的,一会说自己腹中的从政理念、治国良策,一会又夸赞朱友宁天纵之才,和朱友宁相谈甚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