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考试 (第1/3页)
这时又走进来一位男的和一位女的,他们好像是一个地方的,说说笑笑地进来拿证。女的问:“不难吧,你可说保证能通过的。” “不难!跟模拟考试的难度差不多,你们都考过了,很容易通过的。” 男的好像胸有成竹,他穿着一件蓝色的短袖衬衫,年龄大概在四五十岁左右,他说:“教材我己经看了多少遍了,历年的考试题目都做了一遍,每次都在120分左右,有的过吗?” “有!150分的题,90分就可以过了。”年青的老师微笑着说。 阿天听了,寻思:自己也做过这些试题,每次都在100分左右,第二次才达到120分左右。刚刚学了一年,硬是背下来的答案,并不是都理解,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 他恭敬地向他们打了一声招呼,回到酒店,晚上又把培训班发的材料细细地复习了一遍,才迷迷糊糊中睡觉。 第二天早晨,阿天很早就来到了考试地点,这是一座山城,考试地点是该市的中医院,在一个山坡上。刚刚建好的新中医院高大雄伟,和阳城市的中医院差不多。走进去,迎面墙上写着四个硕大的铜字,“大医精诚”。整个大厅都是中药房,没有一个西医窗口,木式结构,雕花刻木,古色古香,有着浓厚的中医氛围。阿天很兴奋,8点半考试,他没到8点钟就到的。考场在4楼,已经有好几十人在那里了。他们就聚在走廊,有认识的在相互交谈着,也有拿着教材在作最后的复习。一会儿考试的教室门开了,他们都走了进去,按位置坐好。 到了8点30钟,一位监考官拿出试卷,开始拆封。他说:“这是从省里直接送过来的,加密装置,和高考一模一样,没有造假,请考生自觉遵守……”交待好一切,开始考试。 阿天拿到试卷一看,试题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有些在模拟试卷中做过,有些没做过,反正他都答上了,至于150道题有没有答对90分,他不知道,但自我感觉90分应该考到吧!或者不止吧! 下午又是一场,到4点钟结束,明天迎接面试。大家从考场出来,开始边走边聊。前来参加考试的,一大半是农村人,相互之间有了点熟悉,无所不谈。一位老中医60多岁,他看烧伤科已近40年了,他让阿天看他随身带来的材料。特别是照片,看好和看之前的对比,不得不令人钦佩。就是如此高水平的人,拥有祖传秘方看烫伤。还要让他们系统地去学习、考证,否则非法。他说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怎么能考到?这次考试有很多没答上来,他担心自己考不到90分?阿天说:“考试的内容可以说98%没有考到烫伤,对我们祖传秘方看病的人不起作用,考不考有什么?太不该了。如果我们不考,损失的不仅是我们个人,也是社会。” 老师傅说:“现在生意本身不好,再限制我们,哪有生意了。” 阿天心想老师傅虽然看烫伤比较好,但秘方年代长久,医院有效果更好,更卫生的方法,安全方便治疗,他已经落后了。虽然在农村,还有人找他看病,迟早要淘汰,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 于是他说:“没生意,是我们手艺不精,病人不来找我们,我们自然会不做,也毫无怨言。这样折腾,反而让我们提前做不下去了。这不是帮助我们,是在帮我们倒忙。” 老师傅听了深有同感,“你说的太对了,自然淘汰,何苦要这么做呢?” 这时一位中年人快步与他们同行,他个头有点高,刺着小平头,三四十岁的样子。虽然穿着打扮入时,人很精神,却垂头丧气,满脸不开心。他一直随在阿天和老师傅的后面,他们的讲话也听到了。 他接过话说:“我父亲在当地看跌打损伤非常有名,医院也做过。如今老了,我想接着干。没有证,医院根本不会请我。在家看病,有人慕名而来,生意还算不错。但没证经营,常常担心管理部门找来,活受罪。” “考的怎样?” “很难说,你知道,我们生长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随父学,专看跌打损伤,其他知识又懂。”他也有老师傅的同感,“做膏药工艺比较落后,制作要求简单。资本小,也不可能办厂,生存受到威胁。” 阿天点头,“这个问题不大,你在家做做,又不是生产到店里卖,原汁原味做出来的,反而更真,有一定市场。如今医院有骨科,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值得来考证。” 中年人露出了笑容,“不管怎么说,考过了,通不通过,听天由命。考不过,医院去不了,让我们在家门口看看,混口饭吃,别为难我们。” 到了酒店,老师傅请阿天坐坐,阿天答应了。老师傅住的是大间,和另外一位老师傅住一起。一会儿,另外一位老师傅到了,他看上去和蔼可亲,60多岁的样子,精神抖擞。性格温和,他们相互间亲热地打招呼,并且开始交谈,他告诉阿天他是学内科的。 “我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看了不少书!说实话,书本上的方剂并不一定有作用,我有我的秘方。” “是什么原因呢?”阿天疑惑地问。 老师傅感叹地说:“也许现代的病与古代的病不同吧!人们的饮食不同,免疫力不同,抗药性不同。用的西药副作用太厉害了,破坏了身态环境。它们沉淀在人的身体里,是原有的中药方起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用药量大,二三方剂合力攻之。比如胃病,用胃苓桂术甘汤与黄芪建中汤等加减,才能配全我的秘方。” 阿天点点头,这性质上跟他父亲有点像,老华也是从实践中取得。有人说胃病止痛用元胡,他买来一试果然作用不错。有人说胃隐隐热灼痛用青蒿,他采回来一试,果然效果不差。有人说胃出血用仙鹤草,他去山上采,果然止血。有人说痢疾加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他加了,两三天就不拉了,效果特佳。有人肚子发胀让他加香附子,陈皮、枳壳,他加了,果然理气通气,病人舒服多了。 老师傅说:“不管什么胃病,我总是在秘方上加减,大便出血加何首乌、墨旱莲、乌贼骨,痢疾刚才已讲过。有肿瘤、癌症患者,加七叶一枝花、猫爪草、山茨菇等”,每次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好许多胃病。 老师傅的话阿天不敢苟同,因为他看过教材,光是一个胃痛就有七种情况。好学研究的医生还能分八种。例如(1)脾胃虚寒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