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教育,医疗,修路 (第2/2页)
异动,就算他们不打过来,明年春耕之后李青也打算出兵拿下陇西和朵甘思。 有限的财政要尽量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钱花在最紧迫的事上面,发展总是要排在生存后面,不把周围的敌人打跑打怕,民众也很难安心发展。 在军中推广扫盲教育发展的倒是比较缓慢,毕竟让一群大头兵拿起笔来学文识字这难度不比冲锋陷阵直接俘虏敌方首领来的低,甚至对很多人来说情愿在战场上流血流泪也不愿意去读和背这些生涩难懂的文章。 对此李青只能空闲的时候经常抽出时间来看着他们学习,既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得把控一下整体的氛围,只要整体的氛围保持较好的水平,扫盲班教育大概率还是会成功的。 李青现在掌控的屯田兵有七万八千多人,正兵九万三千多人,还有充当工兵的辅兵一万两千多人,合起来有十八万四千多人,扫盲班一个班40个人,一期三个月,现在也就开了一千多个扫盲班,忽略掉不合格重修的也得要开五期才能全员识字。 五期就是一年又三个月,看起来挺久的,但李青也挺满意了,毕竟不可能太多军队都离岗学习,这样会造成很多地方防守空虚,要是被人乘虚而入就不好了。 这样正好安排每个地方的军队轮岗,就当是给每个士兵轮流放三个月的假,正好缓和一下士兵的心理状态。 为了方便士兵来回,李青没有把扫盲班都集中到一起,而且分散到不同的防区,这样也正好可以形成竞争,要是哪个防区不合格的人数多了那就让他们集体检讨,做的好的防区要通报表扬,这样也好形成集体荣誉感。 除了扫盲班外还有速成班,这是专门为军中军官设立的,每个班十人,每期一个月。这样就减少了军官离防造成失去指挥的可能,另一方面军官享受的教育资源更好,虽然时间短了些,但应该也能完成任务。 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鞭策一下军官们,既然是军官,就要比手下士兵更加努力,身先士卒,只有这些骨干保持着活力军队才能保持战斗力。 等到天启三年的时候,基本全员都通过了扫盲教育,到时候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也能更上一层楼。 天启元年10月,李青手下的屯田兵通过使用催熟术把农做物提前催熟,已经基本完成收割了,而且大部分粮草都已经完成入库,只有民间还在忙着收割,此时朵甘思少部分骑兵被发现流串到李青治下。 李青派人迅速把这些外来骑兵抓捕起来,这些骑兵的躲串能力在李青更上一层楼的望气术面前丝毫不起作用。虽然他们的马比较好,跑得比较快,但是他们毕竟是客场作战,人生地不熟,基本也只敢跑到山村地区,如果是其他封建势力可能还真的有点难快速搜寻他们出来。但是以李青这庞大的吏员队伍,散布到每个县都有几百近千人,哪怕李青不用望气术搜寻,两天内吏员们也把这些外寇找出来进行逮捕。 抓捕到这些探子之后,李青先交给吴建功审讯三天。这吴建功向来喜好抓弄别人,本来是应该在锦衣卫里做审讯工作的,不知道怎么就被李青原身的老爹看上,提拔到李青身边做护卫统领。 吴建功从一个锦衣卫小旗一步高升成统领五百人的护卫统领,虽说后面很难再有晋升机会,但这也是无数背景普通的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所以吴建功还是挺心瞒意足的,一直以来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事,连捉弄人的本性也收敛了起来。 现在李青给机会让他审讯,正好可以光明正大的戏弄一下敌人,也算是物有所用吧。 看着李青冷漠的眼神,吴建功不由自主发了个寒颤,感觉自己完全被看穿了,不由得收起一些小心思,比以往更加恭敬几分。 等吴建功审讯完后,李青得知这些人果然是朵甘思首领巴思巴派来的,除了这些李青还知道了近些年来除了中原是多灾多难,草原上也不好过,连绵不断的风灾,白灾,加上降雨量连年下降,水草丰冒的地方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草原上早已开始了残酷的相互斗争和吞并,烈度可称近百年之最。 难怪林丹汉难以掌握蒙古汗国,也难怪蒙古难以和东虏抗争,毕竟自己在不断衰弱,而敌人却是不断变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