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衣花绶_第十一章 对峙(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对峙(中) (第1/1页)

    “来人,呈仵作卷宗。”

    县令发话,卷宗没一会儿被被放在一个竹制托盘中,由衙役端到近前。

    吴讼师辩讼也有些年头,和县令相熟,钱氏的案子也是与县令交过底的。钱氏涉及三桩案子,并非小事,商议再三才决定在市市口贴了布告,当众提审。

    当众提审好处在于能给钱氏施压,让她主动认罪是最好的。不过,这些案子都苦于没有证据,大庭广众之下,若是钱氏不松口,百姓对于县令也会有些微词。

    这几天,吴讼师都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尽可能周密地组织一场讼辩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且几人提醒过他,不可小看钱氏,他不敢掉以轻心。

    直到堂审的前一天夜,吴讼师还在里召集众人,为此案做最后的排布是。

    “钱氏,你前夫葬身那一晚你在做什么?”

    “回大人的话,当晚哄睡了孩子,去谷仓门口送过酒,我就回家休息。刚睡着听到屋外声音嘈杂,穿衣去看,才知道是谷仓走水。”

    “你回去的路上可有遇到什么人?”

    “没遇到,那时夜已深了,路上没什么人。”

    “既夜已深,村里人说你从不曾送过酒,那天为何要送酒?”

    几个快问快答下,钱氏都是对答如流,唯独这个问题上,被噎住。楼上周荇见此暗暗叫好,攥紧了拳头只等钱氏露馅。

    “他不是第一次打人了,不止是我,他亲生儿子也不放过,这处伤到现在都还没有好透,”

    说着,钱氏将衣袖撩起,微黑的手臂上一条蜈蚣般蜿蜒着的伤口已结成深紫色的血痂,触目惊心。手臂上有一个拳头大的肿块,肤色正常。有些跌打经验的都知道,从前这一片的皮肤上必然是一片青紫。

    “那天他又动手打我,之后和我道歉,说我要是原谅他了,就把酒给他送去。”说着,钱氏又垂起泪来。

    一众看堂审的百姓窃窃私语,有认为钱氏急嫁心中有鬼的,有同情钱氏遇人不淑的……各执一词争论不下,吵吵嚷嚷的一片。

    “肃静!”

    惊堂木一响,堂下渐渐息了声。

    县令对堂下的妇人着实有些看不透,他审过的犯人无数,像钱氏这样分明有不少破绽,却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临危不乱的,只此一人。

    刚才钱氏说的话,与卷宗上记录的,可以说是不差一字。一年前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能够做到如此地步,又能有几人呢。若果说之前吴讼师找他商议此事时对钱氏是否真的杀人还有些不确定,那么现在那有超七成的把握可以肯定钱氏难辞其咎。

    县令眸光沉沉,闷声道:“传此案证人。”

    来人身形消瘦,头上包布巾,脸上山羊胡,微微佝偻着背,正是钱氏原先所在村子里的,地主家的管事。

    “先生离谷仓住得是最近的,见谷仓失火也是最早赶到的,可是这样?”

    “是。”

    “当晚救火,你可有见到钱氏的丈夫?”

    “不曾,”管事瞥了眼跪伏在地的钱氏,继而像上首的县令拱手,“事后交班的小伙告诉老朽,那天交班时也是钱氏来的,村里有人最后一次见到她男人也是在清早,之后就再没见过。”

    出了这档子事儿,主家当然要调查清楚,当时嫌疑最大的,也是这钱氏。但苦于没有什么证据,且她男人早就和家里断了关系也无人主张报官,也就只能这么揭过去。作为管家,他也就只能背着管理不善致使走水的责任。

    几天前,吴讼师找到本家说要重查去年走水的旧案,本家当然是欣然答应,他也就当仁不让作为本家的话事人来与钱氏对峙。

    “钱氏,这段没人见过你男人的时间,他在做什么?”

    “一直睡到日头朝西偏才醒,醒来后打了我,被我关在屋里,随后我就去和粮仓的小伙交班。

    回家后他和我道歉,我没搭理,他就自己出门去了。那个时候娃已经睡了,我一个人坐在屋里,想着日子还得过,就把酒给送去。”

    “你可知道当晚是为何失火?”

    “不知。”没头没尾的问话,使得钱氏顿了几秒。

    “丈夫枉死你不问问失火的原由?孝期未满一年就找了媒婆牵线?钱氏,你可知罪!”

    楼上众人纷纷叫好,周荇无疑是其中最高兴的。

    殳国律法,事不过三。若是钱氏身负三项嫌疑,则足以降罪。要做实嫌疑,周荇则必须是已经死了的,这就意味着,她再也不能回到那个故乡村落,不能再用原来的名字,连从小长大的那个家也不能回。

    而如若钱氏在审问中招了,那么周荇就能够以原来的身份生活。钱氏则将被处以极刑,还她手下两条亡魂一个公道。

    “冤枉啊!冤枉啊!”

    钱氏顶着身后各种议论之声,一个接一个地磕着响头,只一会儿额头就开始泛红发肿,发髻散乱,涕泪横流。

    若是有人刚路过,见这模样兴许真会以为上首父母官屈打成招呢。

    地方上刑讯逼供,在殳国开国时就已经被废止,集众恶之人被押送到皇城后才有机会在判罚前被上刑,钱氏显然还不够资格。

    钱氏不认,县令也只好继续摆事实讲道理。

    “大胆钱氏,你娘家世代做油纸伞维生,粮仓失火正是源自桐油被火星点燃,现场桐油气味必然是有的,你怎可能不知。”

    “大人,冤枉啊,贱民远嫁到此近十年,没有回去过一次,桐油是什么味道早已不记得,到场时得知家里男人可能被困其中,救火还来不及,哪里能分辨什么桐油的味道。”

    原本一边倒地认为钱氏谋害亲夫的一众看客,听得这番话,倒戈向钱氏的、摇摆不定而沉默的均是不在少数。

    钱氏眉眼秀气,虽说生过孩子,年纪也才将将三十,弱柳扶风的身姿和扎眼的白色功服,见者多是同情的。

    “我不过是弱质女流,如何能将桐油搬去谷仓又无一人见到?”

    对于这一点,吴讼师有诸多的猜测,可惜无人作证这些猜测都是枉然。

    钱氏能够囤积桐油的地方只能是在家里一个隐秘的地方,如果她六岁的儿子能够作证,那么钱氏的行径也就不攻自破。

    只可惜,依照最新的殳国律,除非孩童是当事人,其他情况是不可拉来做证的。

    一则是孩童心智不成熟,容易偏听偏信。二是堂审必定是要施威的,连大人都要畏惧惶恐,孩童经历如此场景也容易受刺激。

    “周荇,你别哭呀,”宁昭坐在周荇身旁,拈着帕子替她擦去脸上的泪水,轻声安慰,“我们,还有吴讼师、县令大人都会帮你想办法的。”

    “是啊,今天这个钱氏是逃不掉的。”薛明郁附和。

    “嗯。”

    周荇是一众人中年龄最小的,被围在众人中间安慰的温暖使得她不得不坚强起来。失去的亲人已经无法再回来,不能让关系她的人担心。

    周荇尽可能地挤出一抹笑容,手背擦去脸上的泪水。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会叫她阿雉,而周荇这个名字也再不属于她。

    县令无奈地闭上双眼整理思绪,惊堂木再是一扣。

    “此案只是其一,钱氏。除此案之外,你还身负两条命案,我看你当如何诡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