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天下无道,自寻其道  (第1/2页)
    洛邑王城。    建造学宫的建令已下,成周那边也已经开始聚集工匠和用于劳役的奴隶。    一切看似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可还有需要进行补充的地方。    建洛邑学宫是昱一时兴起的想法,他知道这样做对天下有利,对后世有利,也就做了。    可真要去做的话,总会从其中挑出一些问题。    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昱只能建议先从郊外附近的庶民和国民开始。    不过该怎么做才能让国人和庶人一起学习呢?    等级观念还在深深地刻在东周人的骨子里。    如果设立“贵族班”“国人班”这样用于划分界限的话,那学宫建立的初衷也就变了。    如果只是教诗礼的话,学宫就被局限住了,可在诸子百家面世之前,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教授诗和礼的。    很多的问题压在昱的心里。    如果只是他一人负责的话,估计要把自己累死。    不过昱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王孙。    因为他是王孙,很多事情本就不用他cao心,自然会有人去实施。    他只是建议者,之后实际落实的是王室中的礼官和对学宫负责的大臣。    不过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就是了。    不过一个连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没有深入学习过,还带着后世刻板的印象去思考儒墨道法的人是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的。    别的不说,就单论《诗》,在后世的曲解中只是用于描写百姓生活或者苦难,却忽略了其中的思想。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是在说明情爱吗?    在东周,用情爱的方式还可以述说执政者对贤才的渴望。    在宴会上,能以诗里的真挚感情来描述出想要表达的意思,用于隐喻宾客。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在缺少老师的情况下很少能够有人自学成才的原因。    要学的不只是文字,更有其中的内涵和思想啊!    如果只是望文生义,带着后世刻板印象曲章解义,那只会是个无用的废材狂生。    “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是吗?夫子。”    昱不自信,而复问其夫子。    “王孙,您已经做得够好的了。”    “可是为何我觉得还不够好呢?”    “我听闻,在钩吾之山有一种异兽,名唤狍鸮。羊身人面,虎齿人爪;他生来就明人言,说人话。    在幼小的时候,他好吃,而山里的人看他可怜便时常拿出粟禾与野兽的rou来饲养它。    在它长大以后,它越发的感到饥饿和不足,想要喝水的时候就把钩吾山的河流喝空;    想要吃rou的时候就把山里的人和野兽全部吃掉;想要磨牙的时候就把整个钩吾山占领,用矿石来磨牙。    可是因为这样做,山里的东西全部给它吃完了,他也因为这样活活的饿死。    王孙,您正是受得了狍鸮的蛊惑啊,庶民能有教育已经是天一样大的仁德了,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难道您要一时之间就能将天下的读书人全都网罗吗?这是不可能的。天下那么大,学宫之名尚未流传,又怎么能够轻易的就达到您想的那种程度呢?”    一叶障目,未见其貌。    昱的初想就是建一个大大的学堂,像后世的学院一般能教书育人,可这并不是一日之功。    贵族和大臣的子孙们都没有完全信任,一定不会轻易的将孩子送去学宫,更别说天下的贵族子弟了。    这个时代,贵族子弟又或门客书生才能有着识字的资格,能将这个识字的机会赋予天下所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