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百里奚的故事  (第1/2页)
    看着百里奚高兴的样子,昱却高兴不起来。    昱现在知道,他被利用了。    准确来说,是他的名被利用了。    虽然知道,可是阻止不了。    【这就是大国的心机吗?不管是对的错的,只有名声有了,那就是真的,受教了啊】    “王孙,您是个好人。    是一个利于天下的好人。”    百里奚郑重的对昱说道。    “您不是圣人,也不是君子,您只是一个聪明人。    您在进入舍内就一直打量,怕有谋害您的东西,和我说话则拐弯抹角,怕说错了话。    这种行为不是君子,更不是圣人,是一种小人;可是您聪明,又利于天下,所以您是个好人。”    昱吐了一口气,点头应声。    “我确实是一个小人,没有能称得上君子或者圣人的地方,这我一直都知道。”    他很谦虚的承认了自己,并不是因为怕百里奚怪罪,而是一种释然。    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尊敬他,只有眼前的老人看出了他并没有那样的才能和仁德。    他所展现的是后人的东西,那是凝聚了千年的智慧,领先时代是必然的;    可是他真的有才能吗?    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说自己的才能的,更别说他学的并不多,充其量只是一些小聪明。    所以昱会认真的跟随阅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才能。后世的智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见识比这方天地还要广阔,可是也留下了祸根——无知。    在西方有一位圣人说过,越有智慧的人就会觉得自己越无知;尽管不知道那位圣人此时是否出世,可他的话有如巨石一直悬在昱的心里。    他在后世并非是学问家,只是一个杂学颇多的学生,学而不精,习而不思。    没有智慧,可见识过智慧,才凸显出人的无知。    昱在一开始有过骄傲,可连一个数学注解都写不出来的人拿什么骄傲?    见昱低头思考,还以为是被他的言语中伤,百里奚冒着忌讳上前摸着头,细声安慰。    “大部分的庶民没有思想,只知道您改善了生活,所以称呼您为圣人,这是处在困境下的人。    少部分的国人和贵族有学识,知礼仪,您制成纸笔,称您为君子,这是处在平凡下的人。    还有更高阶级的卿大夫王公,见天下人传播您的名声而称您为贤人,这是处在顺境下的人。    顺境下的人不在乎您的才能,而在乎您是否与他有利而称您为贤。    每个人立场不同,看待事物就不同。    您想听听我的故事吗?”    昱点点头,这位秦国的上卿愿意把故事讲给他听,不简单只是分享,更是一种认可和教导。    认可他的作为,想把他的经验传授给他。    “我是一个虞国的庶民,我的祖辈是从齐国没落的宗室旁支,所以我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我姓姜,百里氏,因为我所在的地方叫百里鄙,那是一个落后而又吃不饱饭的地方。    我少年只知读书,还没有成婚父母就已经去世,我在那段时间很迷茫,我在想我读书识字是为了什么。    我的朋友告诉我,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养家惠民,我在守孝的时候更是日夜翻读,只希望能明悟更多的道理,因为我知道,当官需要才能,读书能得到才能。    我有了妻子,她很贤惠,也支持我去外面当官,那年我三十五岁,附近的人都认为我已经有了当官的能力,于是我就辞别妻子和那刚出生的儿子,只希望当上大官之后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我记得贱内说过: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碌碌无为苟存于世,你现在还年轻有力,肩膀还能扛起职责,不出去谋求一份官职,难道要到老了才悔恨自己的才能埋没于这乡野之中?家里的事情你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