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弦修士_第5章 声语言知【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 声语言知【下】 (第2/2页)

   再加上灵根的限制,他们绝大部分难以修炼到凝液圆满。

    为此,“孤悬岛”各凝液修士世家相互交易、互通有无。

    对此,宗门并不加以禁止。

    但“孤悬岛”面积广大,世家修士数量并不太多,交易范围有限,产出亦很有限,所以还是困难重重。

    像方烹云自己属于雷灵根修士,这是一种特殊的金灵根。

    在修炼中,金灵石本身就较罕见,至于雷灵石就更罕见了。

    “心得记录”以为,如果有足够的雷灵石供应,自己早就晋升到凝液中阶了,甚至中阶圆满也未必不可能。

    对此,没有办法,那就只有忍耐,并采取那水磨功夫。

    ——

    根据玉简的介绍和“心得记录”,杜布认为,所谓凝液修士,就是天地灵气的“搬运工”。

    而搬运质量和效率如何,不仅取决于资源和勤奋,还要取决于对道的领悟。

    而在对“道”的领悟上,杜布曾在三胞胎的《阴阳本经》玉简中有很大收获。

    杜布已经知晓,道独一无二,是混沌未开之际况。

    它无左右上下前后之分。

    杜布由此猜测,自己所进入的“迷灰空间”就属于一个混沌空间。

    但现在即使进入了凝液阶段,自己还是无法主动进入,虽然主动退出较为容易。

    道之混沌可称为“无”,其流变乃为阴阳二气。

    二者交感,万物乃生,其中包括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乃至人类等等。

    而万物莫不有对,人之有言、有智和有慧,可是言必有“缺”,智必有“蔽”,慧必有“障”。

    所以,求真悟道,必要破除言缺、智蔽和慧障。

    五年前杜布在芗帽山“灵牛园”,自动引五行灵气入体,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时日过去不少,杜布修为和见识大增,但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它们还是一个疑惑,而不是一个答案。

    但孜孜以求于道,才是根本。

    杜布已经明确,所谓“修士”,并非修炼之士,而是修道之士。

    为此,杜布曾DIY《不要乱来》一首,以明心志。

    【修士不修道,】

    【入定迷津要。】

    【进阶先明理,】

    【出定即通窍!】

    杜布进而认为,修士不能只是天地灵气的“搬运工”,而应当是天地大道的“搬运工”。

    更准确地说,包括凝液、玉胎乃至更高层次的修为在内,修士乃是“扳道工”,即将自身与那天地大道相扳,以相向而行。

    由此,我欲道,道至矣。

    进而言之,如果自己不对道,与道相背而行,那自己的修炼肯定会关卡重重,而凝液必不圆满。

    ——

    杜布曾以为《阴阳本经》也有一些关键的地方语焉不详。

    《本经》提出的须体己、察物、多读书、多游历、多观察等办法,过于疏略。

    为此,当时杜布不敢断言,《阴阳本经》的撰写者是否不懂,但坚信有大能先贤必能懂得鸟语、兽言和虫鱼举动之真义,猜测喜欢花草树木的阿揭或许明白连花草树木在说些什么,进而想起“牛厄智”之能让阿花“有智”的特征。

    推测其中的起义,杜布后来能与阿花进行传音沟通,甚至从引气二层到引气九层的修炼亦较为顺畅。

    由此看来,要想修为进步,确实是应当要修道解惑为根本。

    如果不能修道解惑,那么必然迷茫和混乱!

    而《阴阳本经二》的内容与其他《本经二》大同小异,但它在最后求道篇提出了三个比《阴阳本经》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中第一个是名为“声语言知”的语文题。

    它说,吐气之为声,声之有义为语,而言之为形则为言。

    世界上有多少声?世界上有多少语?世界上有多少言?

    人必有声、有语、有言和有知,那么人能否掌握所有人之言、所有物之语、所有物之声?

    ——

    对于“声语言知”这一问题,如果是不求甚解的态度,那么会说世界上的声音都差不多,各地的说话差不多,并且只要懂得了,那么也就差不多了。

    而作为求道之士,则必不能满足于这种“差不多”的态度,就如同现在的杜布。

    他如今的听觉敏锐远非以前可比。

    结合这个问题,杜布双耳倾听,脑海回想。

    那些树叶在风吹之中轻轻摇曳的声音,那些风儿吹过石头的声音,那些老鼠、麻雀、狡猾、野猪等的声音,乃至鱼儿冒泡的声音等等,各不相同。

    甚至每片树叶、每块石头、每只老鼠等所发出的声音都不相同。

    至于人之发声,男女老幼亦各不相同。

    杜布由此推测,世界上各种声音,没有一处相似。

    而且,有的声音在灵力注入耳朵前听不见。

    亦即,灵耳能让听觉敏锐,就如同它能让视觉或嗅觉等敏锐一样。

    但灵力有限,而天地无穷,所以除非修为越来越高深,否则所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有限。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声音进入人的脑海,脑瓜子感觉都要爆炸。

    所以,人在一次只能倾听一种声音。

    ——

    要一次倾听两种声音,或许要进行注意力轮换。

    而这种注意力轮换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的轮换次数很是频繁。

    更具体地说,一个人在一个呼吸内平均讲十六个字,另一个人也是如此,而一句话平均为十二个字,即一个呼吸内说一句话稍多。

    而要做到不遗漏每个人所讲的话,那么必须保持高度注意力,即不遗漏。

    但这也无法达到入门,因为要入门必须是“同时听到”,而不是“轮流听到”。

    所以,必须形成注意力乃至神识的分裂。

    当能成同时听到两人说话时为“入门”,四人时为“小成”,“大成”和“圆满”则分别需要八人和十六人。

    而这了神识从此分成了十六楼。

    超过此数量乃属于“地耳术”的范围,或许只有玉胎修士所能修炼。

    “心得记录”怀疑,要能同时倾听千人说话的范围,必须要有更高的修为,而此时已属于“天耳术”了。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