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三大模范中年【下】 (第1/2页)
沿途偶尔有山堂的穿风吹来,吹得这人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往前赶了一百多米,是一个更为破旧的屋子。 因为这屋子边茅草屋顶也没有了。 积雪从没有屋顶的高空落下。 它们落到了两块板子上。 它们再落到两块板子架设于其上的坑里。 —— 现在,这个坑银装素裹。 它似乎挺美的。 可是很快它就会变得不美。 因为它是一个茅坑。 此时,一双木屐踩在了木板上。 木板吱嘎作响。 “嘘!” 一股淡淡的、黄色的、带着热气的液体喷洒,将坑里的积雪融化。 “嗯!” 然后,一些东西从天而降,落到了那个坑里,将坑里的一片白色给玷污得乱七八糟。 这些东西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硬,有的稀。 整体来讲,它们既非固体,亦非液态。 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带有热气兼臭气。 —— 吃的多,就拉的多。 但这大冬天的,难道要忍饥挨饿? 这样的日子,人一饿就容易生病,你懂不? 当然,昨晚吃多了,所以这大清早的,实在憋不住,所以只好忍痛过来。 而吃得香,也就拉的臭。 那股子热气兼臭气,实在是比以往的要更难受。 没办法,手艺太好,口味太香,所以现在闻到这自嘲,实在遭罪了。 其实,要说臭,也不全是屎尿的臭味。 鼻腔里似乎还有一股衣物烧着的臭味。 不仅如此,似乎还有另一股夹杂着烧那野猪毛的臭味。 昨晚自己可就是在吃那香喷喷的野猪rou呢! 这大清早的,谁在烧野猪毛? 要做也是下午或晚上做啊,你又不是做那开屠生意的! —— 不满之中,这人抬起了头。 前方,一个破旧的茅草屋顶正在冒烟。 这不是从烟囱里冒烟。 这是火儿烧上了茅屋顶上。 “屋子起火了!” 这人一惊,就要站起来。 但他马上又蹲下来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后面还夹着老长的一截 括约肌一用力,那老长的一截就被夹断了。 一根棍子来到了那不可描述的特殊部位,在其前后和附近快速摩擦了几下,带着污渍,掉落到了坑里 然后,那双木屐在快速的踢哒声中离开了茅房。 —— “【李三婆婆】烧死啦!” 声嘶力竭的声音响起。 “【二狗子】,你嚎丧啊!” 有男人不满地叫道。 “叫大男人起来,不要吓坏小孩!” 妇人也同样不满。 “好!好!好!” 二狗子从善如流,声音小了不少。 他开始一边往村东边走,一边挨家挨户地叫唤各家的大人,要他们去别的人家叫。 二狗子特意嘱咐,要去把【王麻子】叫来,而他去告诉【牧歌】。 昨晚就是他们仨在一起在自家吃野猪rou火锅。 一起到后山里打来的,肥壮得很。 而火锅是牧歌做的。 —— 牧歌的火锅手艺是一绝,十里八乡都已经名声传开。 而且,他还有从县城买来的好香料。 昨晚就是他用这些香料,在火锅里放一些上好的米,做成了火锅式的“忽米汁”底料。 结果,大家都撑得不行。 王麻子那狗日的说,他以后就是要死,也一定要选“撑死”这个更好的死法,绝对不玩那些上吊啊、服毒啊、中风啊或烧死这类不幸的死法。 昨晚吃火锅时,牧歌当时说这大冬天的,李三婆婆这样的孤寡和高龄的老人家,最好到村里的祠堂去住,在家不方便。 那儿牧歌出了二百两银子,以让村里老人家在冬天过得挺滋润。 但李三婆婆爱干净,要回家洗澡。 昨晚她老人家洗澡完后,二狗子曾去问李三婆婆,要不要回祠堂里去住。 结果她说自家已经生火了。 大半夜的,天寒地冻加路滑,所以就没去。 而她现在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人啊,说没了就没了!” 感慨中,二狗子赶紧往村东头赶。 —— 村东头,边缘处,有一个长高大的篱笆墙。 五年多前,这个篱笆墙还只有一点儿高。 但牧歌的大儿子阿揭喜欢鼓捣,将这篱笆墙弄得高高的,繁茂得紧。 现在,这篱笆墙中间插入的木桩已经有新有旧。 篱笆上的荆棘,因为寒冬的到来而变得光秃秃的,并露出其一根根尖锐、青黑的小刺。 这个高大的篱笆墙,包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 院子里面,是一栋两层高的、雕梁画栋的青砖黑瓦屋子。 这是十里八乡最好的房子。 —— 青砖黑瓦屋子里,住着牧歌这一大家子。 他已经做爷爷了。 阿揭前年结婚,今年长孙都已经满周岁了。 而其俩女儿阿开和阿锅,据说将要嫁给大户人家。 这俩女儿,一个十六、一个十四,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 她俩皮肤倒挺好,但长相倒不咋的,远远赶不上他们妈,那秀外慧中的杜十娘。 而且,就是牧歌自己,也与杜十娘在卧室里辛苦cao劳。 他们这么大年纪了,还弄出来一对双胞胎儿子。 现在牧歌的大儿子已经给其添孙,自己一家九口,算得上人丁兴旺了。 —— 想到这儿,二狗子突然觉得,自己或许要再娶一个。 不然,到时候自己老了,万一被烧死啦,边上还有替自己收尸的子女。 至于钱的问题,那不是太大的问题。 因为牧歌说了,如果自己结婚,他将资助自己将房子修好,而且给自己一千两银子作本。 对此,牧歌是以平淡自然、轻轻松松的话语说出来的。 这不是许诺,也不是开玩笑。 但二狗子知道,牧歌说话做事,从来都是有自己的一套。 对于他的那一套,王麻子懂得多一些,自己则懵懵懂懂,不太明白。 而在自己心里,觉得只要坦诚相交、相互尊重就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