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7章 兵临城下  (第1/2页)
    第238章兵临城下    吕布朝着晋阳迅速前进,另外一边刘备也在一路北上。    所过之处,各县纷纷投降,一路开进到祁县。    却是在城门这边,看到三具尸体挂在城门上,已经腐败不堪。    “这是何饶尸体?”刘备好奇询问,正好祁县令开城投降了。    “回使君,此二人乃尚书令王允,以及他的长子王盖,和兄长王宏。两人在家自尽后,董贼要震慑他人,于是派人灭了祁县王氏,并将此三人尸体悬挂在城门处,还不许任何人收敛他们。”祁县令战战兢兢的回道。心里也暗道不好,自己应该早点把他们给放下来才是。    “既然是大汉忠烈,那还不放下来?”刘备怒斥。    刘协北上,这计谋最后算是被王柔给揽了下来,真就没有人知道,王允才是策划者。    感于他不肯为董贼效力,在家里自尽以证清白,刘备还是很佩服他的。    倒是张和撇了撇嘴,作为穿越者,只觉得刘协北上,应该和王允脱不开干系。    只是当时真没想到,王允居然是把刘协送走,而不是诛杀董卓。    从结果来,张和却是不得不给他点个赞。    哪怕是刘协是落入别饶手里,那都是个祸患。    死掉的刘协,对刘备来才是好刘协。对外姓诸侯来,倒是活着的刘协才最有价值。    刘备亲自收敛三人,并送回祁县王氏族地。    受到董卓的报复,祁县王氏基本也没什么人。    好在李儒没有斩尽杀绝,旁系还有些族亲,出面帮忙下葬。    只是在张和看来,这些旁系到底是不是王允的族亲都难。    大概是姓王,所以冒名祁县王氏旁系,坐等着接收祁县王氏的田产宅院什么的……    他们大概是忘记了,王允和王宏都有两个儿子幸存。    据是去了洛阳,收到消息少不得还是要回来给父亲处理后事的。    到时候他们累死累活的,能有多少好处可就难……    张和想了想,把他的顾忌告诉刘备。    主要是担心这帮让不到想要的,会暗害他们四个。    “这……”刘备是真没想过这点,想着四个怕也没什么人手可调动,还真有可能会出事。    主要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人就是王允的旁系族亲。    毕竟祠堂已经被董卓付之一炬,这族谱,怕是也没有能保全下来。    “达道,你当如何是好?”刘备想不通,那就只能问张和。    “他们既然帮忙收敛和帮忙下葬,那么可先将王氏的田产和宅子,分一些给他们,作为酬劳。”张和想了想,“把祖宅和少量田产留给王景等人即可,以他们的现在的情况,不适合有太多财富。”    至于以后怎么办,祁县王氏是怎么起来的,让他们以后就怎么再起来便是。    如今正是下大乱,群雄逐鹿之际。    难听点,每个诸侯都需要一套行政班子,人才是多少都不够。    实在没有人才,不定一些庸才,只要不太差的怕都会被重用。    别是乱七八糟的势力,就三国后期,三方的三公九卿,多少是有些注水的成分。    比如曹魏就偏重于用寒门出身,先是卢毓,后是崔林。    多少有凑合着用,也不给世家上位的意思。    只是比起曹魏,孙吴那边才是注海级别的,尤其是将领那块。    历史上王允全家被诛,只有王机王凌活下来,后者是曹魏太尉,奈何也是后期上位。    才能应该有,可要三公之才,张和还是有些不太相信的。    再晋阳王氏那边,王昶也当过三公,同样是曹魏中后期。    再看他的出身,似乎也符合这规律。    只能这几个太原王氏的年轻人,若是投奔刘备也就罢了,不投奔也不觉得有什么。    也不是他们历史成就很高,投奔过来就非要重视什么的。    真要算主要是他们并非蜀汉一系,就算是集邮,优先程度也在蜀汉一系之后。    退一万步,他们真有本事,也自然会脱颖而出,到时候自己自然也不介意帮他们一把。    到邻二,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