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想想她也不容易 (第3/4页)
我说:“秋总说过,这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之间,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好地诠释了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与内涵。她认为,以德为本,以诚为根,以善为贵,谓之做好人;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谓之做好事;以民为本,以政为先,以纪为则,谓之做好官。” 关云飞点点头:“嗯继续说下去” 我说:“秋总认为,做人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并非顶天立地,只需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和自已的良心。与人交往,义薄云天、赤心相待,就会金城所致、金石为开,就会获得珍贵的友谊;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无愧于心、隐恶扬善,乃圣人之举。 “我们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德报怨,以善报恶,不是懦弱,不是无能,是一种胸襟,是一种雅量。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不是无识,一种厚道、是一种仁慈。” 关云飞专注地看着我,又点点头:”嗯” 我继续说:“秋总常说,做事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举步为艰之事亦会迎刃而解,推三阻四、挑肥检搜,手到擒来之事亦可一无所成。当然,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实干、苦干,更要巧干,凡事要深思熟虑,把握事情的规律,辩明事情的事非,要有恢宏大气的深谋远略,使事情化凡为简,要事急干,急事早办,动必量力,举必量技,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嗯,这是做人和做事,那么,做官呢”关云飞笑呵呵地说。 我说:“秋总一向认为,做官就要有益于民,清清白白。她经常和我说,芸芸众生中,有人流芳千古,有人遗臭万年,有人名垂青史,有人烟消云散。当今年代,虽忠jianian难辨,但清贪可论,清贪犹如泾渭,民重自有天平,你的每一步都在书写自已的历史。做官只是多了一份责任,首先管好自已,再去管好别人,做一个人民满意、群众认同的官;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不愧对手中的权和和责任,不愧对群众的期望和信任。 “要以民为本,以民心为根,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总之,官声誉起为民事,业绩成于跬步行,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都要常怀进取之志和为民之心,只求无愧于人生。” 关云飞听我说完,沉思了片刻,点点头:“很好,听得出,你对你的这个上司秋桐是很佩服的,秋桐这个人一向就很正,她的这个观点非常正确,我们的事业就需要这样的官员她能给你灌输这些道理,说明她对你是寄予厚望的,是非常关心的。” 关云飞脸上的表情似乎很满意,似乎他对从我这里了解到的秋桐的思想非常符合他的要求。 接着,关云飞说:“秋总给你灌输的是正面的东西,这些都很有必要,很对,不过,我倒是还想给你补充一点东西,这点东西算不上是负面的,但也不是很正面。” 我说:“请领导指示” 关云飞慢悠悠地说:“在官场做事做人做官,除了要牢记秋桐告诉你的那些,还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要牢牢把握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一味讲原则不行,太灵活了不行,要注意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要把握住这个度 “换句话说,原则性是正道,灵活性是小节,一个人要想在官场里混得如鱼得水,必须要适度掌控住正道和小节之间的关系正道要行,但小节也要讲,行正道和讲小节之间并不矛盾。” 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关云飞:“你的意思是说,行正道未必一定要讲小节” 关云飞点点头:“不错行正道不必拘小节这是官场的现实所决定的,你要想在官场里混出来,就必须要学会运用这一点。” 我有些困惑,不大明白关云飞这话里的意思。 看我一副懵懵懂懂的表情,关云飞说:“小子,我给你举个正反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点点头。 关云飞说:“南宋和大明,两朝都是文人的天下,武将廖廖。南宋初年的岳飞与明朝后期的戚继光取得的功绩,可谓这廖廖中的凤毛麟角。岳飞有他的岳家军,让对手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戚继光有他的戚家军,一鼓荡尽为患数十载的南方倭寇,为老百姓所尊重。 “人们知道岳家军,还知道岳飞被十二道金牌招回,屈死在风波亭。关于戚继光,人们知道他横扫倭寇,却不知道他也曾驻守京北蓟镇十六载,拱卫大明都城,只打得蒙古朵颜部发誓永不入犯。岳飞与戚继光,一个在事业鼎盛时做了屈死鬼,一个却立下了一个个奇功。原因何在” “何在”我说。 “很简单,一个朝中无人,一个后台很硬。”关云飞干脆地说。 第1064章狡猾的老狐狸 “哦”我凝神看着关云飞。 关云飞继续说:“岳飞生在南宋初年,朝中主和派当权,难得有知己。生性耿直,不太会处理与朝廷当权派的关系。有一次,秦桧宴请百官,诗兴大发,要求每人做一首诗,诗佳者坐上座。也许,文学功底深厚的秦桧想借此自我展示。
“但岳飞却不给他这个面子,昂昂然自顾坐到上席,吟诗一首:自幼从军未学诗,今朝赴宴强为之。削发搓缰系战马,拆衣抽线补征旗。江南美酒君须记,北国风光我独知。百万金兵临城下,再请诸公去赋诗。这样的诗句,让秦桧和宴上百官,都觉得颜面扫地。朝中也有主战派,但是岳飞嫉恶如仇的个性,让人很难接近。 “而戚继光建功蓟镇,如果没有张居正的鼎力支持,不可能如此顺利。当时,只要有人敢找戚继光的麻烦,张居正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不动声色把此人调离或贬职,为戚继光在蓟镇大张旗鼓训练士卒、建立新军、修筑长城、更新装备等等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当然,张居正对戚继光的支持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一方面是张居正为国选才,器重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在于戚继光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了报答张居正的知遇之恩,他曾给张送过重礼,并在张回乡葬父时,派出自己最精锐的部队护卫南行。 “更为甚者,戚继光每次给张居正写信,都谦卑地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一个堂堂大将面对朝臣居然如此卑躬屈膝,张居正能不视戚继光为自己的亲信,能不放手用他,让他建功立业吗” 我不由点了点头:“哦” 关云飞继续说:“岳飞不会送礼,更不会自称门下走狗。从传统的道德来看,戚继光的cao行确实不如岳飞,但细读史书,会发现戚继光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戚继光初调蓟镇,原想大有作为,上书朝廷,要求拔十万兵员,想训练一支北方的戚家军,以平定边患。但朝中反对声一片,指责他求望太过,志意太侈。 “面对朝中的反对之声,戚继光很快明白,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得到朝中权要的支持,否则,空有爱国热情,到头来处处碰壁,一事无成。于是,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期间,朝中换了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任首辅,戚继光都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而其实又有谁知道,戚继光为了国家的安宁,在这简简单单的关系二字背后,是怎样的忍辱负重,是怎样的费尽心机这一切都是岳飞不曾想到做到的,所以他不曾被权贵重用,含冤抱死。 “明代哲学家李贽观点非常明确,他尊重海瑞,但指出海瑞过于拘泥于传统的道德,因此只能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他赞扬戚继光为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