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6章 人口暴增?造奇观!  (第1/2页)
    米娅、巴格可是帮了长安的大忙。    加上巴格上次带回来的铁甲、盾牌,以及军械司自身生产的兵器,基本解决了长安后续扩军武器装备的供应问题。    关键还不收钱。    总额高达七万金币的商品,够玻璃厂、蜡烛厂等工厂忙活好一阵子了。    也变相解决了工厂的销路问题。    可谓是一举两得。    问题是,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长安面临的治理难题可远不止这些。    米娅走后,唐景在领主府,主持召开了新一轮的政务会议,总结领主府上一阶段的工作,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讨论、规划。    着重讨论人口暴增之后的安排。    劳动司司正姚波第一个发言,“劳动司正在按照工匠、手艺人、农夫、渔民等大类,对新到领民进行初步分筛。”    “同时按照大类进行归口管理,优先安排工匠等在城内上班。”    至于农夫、渔民等,只能是在城里帮忙干点苦力活,等到跟阿兹特克联盟的大战结束之后,再行分流到村落、乡镇。    这无疑是很聪明的做法。    超过三十万新增领民,真要一一登记造册,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只能是先大略分筛,后续稳定下来之后,再补齐户政登记手续。    “吃住又是怎么保障的?”唐景问。    “大类分筛之后,可以安排就业的,由接收单位自行安排食宿。暂时安排不了的,以五百人为单位,开设集体灶台。”    “住的话,眼下确实不具备这个条件。”    “只能是将现有的帐篷以及空屋子,优先让给老人、小孩、妇女以及病人,剩下的青壮年男子,暂时只能露宿街头。”    虽然长安已经在进行大规模建设,但毕竟时间有限。    “建设司这边,能不能调整一下施工计划,启动所有住宅区的建设?这些个青壮年男子,可都是免费的劳力。”唐景看向建设司司正郑一民。    “可以是可以,就是会影响其他工地的建设进度。”    建设司任务还是很繁重的。    既要帮助玻璃厂、造纸厂等建设配套的生活区,又要建设规划好的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军政办公区,还要进行道路、公园、钟鼓楼等配套设施建设。    而砖瓦窑每天产能又是固定的。    开工建设更多的住宅区,像商业区、钟鼓楼等的建设就要延后。    临时再新建砖瓦窑也没有那个必要,等到长安城建成,这些砖瓦窑就将闲置,眼下已经是超前规划了。    “那不行!”唐景摇头。    住宅区建设固然重要,商业区、办公区等也不能落下。    “这样吧。”    “将通化门附近的超大型住宅区,先按照木石民居的标准营建。大不了,等到以后条件合适的时候,再拆掉重建就是。”唐景却很有魄力。    让新增领民一直露宿街头,也不是个事。    长此以往。    很容易生病不说,还会滋生不少治安问题。    “好的!”    郑一民点头应下,“如果是这样,建设司可以吸纳约三万领民。”    “三万…”    是不少,却还不到新增领民的十分之一。    唐景拿目光看向商业司司正赵丰,后者会意,起身说道:“虽然玻璃厂等建成投产,但工人是提前培训好的,最多只能再吸纳三五千人。”    更是杯水车薪。    “那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唐景问。    “有的。”    身为司正,赵丰当然不可能只提出问题。    “除了想办法增加更多的工厂、作坊,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后者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地位绝对的举足轻重。    而如今的长安,商业乏善可陈,服务业更几乎就没有,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更具备发展的潜质。    “就是说,还是要邀请玩家来长安投资经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