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_第205章 李广案终(万字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 李广案终(万字章) (第2/6页)

用答:“子时了。”

    李广道:“皇后娘娘这个时辰已经睡下了。我不便去坤宁宫。”

    “明日一早我就去求皇后娘娘。让她在皇上面前给我美言几句。”

    “就算当不成司礼监秉笔,至少降到地方当个镇守太监。有了镇守太监的身份,言官们就不敢打我的主意。”

    李广很了解张皇后。张皇后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

    李广自信满满。如今我已丢了司礼监秉笔的职位,太皇太后的气已经出了。

    求求张皇后,吹吹枕边风。弄个镇守太监的位子。在外面当几年土皇帝,等风头过了,再想法子回到司礼监。这个坎儿,就这么过去了!

    李广打了一手好算盘。奈何,人算不如算。

    谷大用给李广端了一杯人女乃:“干爹,喝了这杯仙人酒,您老赶紧歇了吧。”

    李广颇懂养生之道,日日都要喝这东西。

    李广接过杯子,一饮而尽。片刻后,他突然呕出了一口血:“伱呃!”

    谷大用微微一笑:“干爹,别怪我啊。无毒不丈夫!”

    谷大用是个心狠手辣又心思缜密的狠角色。

    栽赃兴王,扳倒常风的主意,是他给李广出的。

    但实际cao作此事时,他又躲得远远地,并未直接介入。

    也就是,只要李广一死,御苑栽赃案就跟谷大用没关系了。

    谷大用是个很懂政治投机的人。老靠山倒了,自然要找新靠山。

    如今宫中地位最高的太监,无非萧敬、钱能。

    然而,这两位巨佬绝对不会接纳一个从李广那边叛过来的人。

    谷大用在短短几内找到了新的下家,一个前途无量的人:刘瑾。

    他带着银票主动找到了刘瑾,表示今后惟刘公公马首是瞻。

    刘瑾没收银票,只意味深长的了一句:“就算土匪拜山头,还要纳投名状呢。”

    谷大用琢磨:不要银子要投名状?好!

    弘治八年,刘瑾差点让李广弄死。刘瑾最恨的人就是李广。最好的投名状就是李广的人头!

    谷大用横下一条心。呵,李广丢了官职,又得罪了太皇太后。因畏惧自杀岂不是很合理?

    在给李广饮下的仙人酒中,谷大用下了砒霜。

    李广面目狰狞的瞪着谷大用,他想要叫喊,但嗓子眼里不断涌出的血让他发不出声响。

    片刻之后,李广没了气息。

    谷大用大喊一声:“夭寿啦!李公公吐血啦!他,他,他死啦!”

    史书载:十一年,广劝帝建毓秀亭于万岁山。亭成,幼公主殇,未几,清宁宫灾。

    日者言广建亭犯岁忌,太皇太后恚曰: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广惧自尽。

    半个时辰之后,李广外宅被锦衣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

    常风带着徐胖子等人,站在李广的床榻前。

    张道士用银针验了李广的尸体:“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毒物。只是砒霜而已。”

    常风望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谷大用,问:“怎么回事?”

    谷大用道:“今日我像往常一样,来给干爹送仙人酒。”

    “过了片刻,我过来看看干爹睡下没。发现干爹七孔流血,用手一探鼻息,已然归了。”

    “想来是干爹怕太皇太后怪罪,在仙人酒里加了砒霜自尽。”

    “呜呜呜!干爹,您死的好惨啊!”

    常风狐疑的看着谷大用。

    徐胖子问:“常爷,怎么办?”

    常风道:“先将李广的尸体带回北镇抚司敛房吧。”

    常风似乎并不急于查李广真正的死因。他没有再熬夜,直接回府睡觉。

    第二黎明前,刘笑嫣推了推常风:“起来换衣服吃早饭上早朝了。”

    常风揉了揉惺忪睡眼:“刚才梦见跟你洞房花烛的那一晚。刚把你的裤子扒了,梦就醒了。”

    刘笑嫣拿手指戳了常风的太阳xue一下:“都老夫老妻了,瞧你那德校”

    常风心情不错。李广死了,jianian宦已除。皇上的圣名也不会受影响。这一战,他大获全胜!

    儿子常破奴、岳丈刘秉义、妾九夫人起得晚。

    常风独自来到饭厅吃早饭。

    刚把油炸桧撅折泡在豆浆里,饭厅里来了一个人——常风的老侄子刘瑾。

    刘瑾毫不见外,直接坐到了常风对面,对常家仆人:“给我也来一碗豆浆。”

    完他从五彩缤盘里拿起一根油炸桧:“叔叔,求您一件事。”

    常风道:“咱们叔侄什么求不求的呢?尽管开口。”

    仆人盛好了豆浆,放在刘瑾面前。

    刘瑾喝了口豆浆,不动声色的:“李广自杀的事,叔叔就不要细查了吧。”

    常风一愣,随后意味深长的:“李广怎么死的不重要.他死掉很重要。”

    刘瑾向常风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常风道:“劝你一句。若有朝一日你有李广一般的权势,不要学他。”

    刘瑾连忙道:“侄子牢记叔叔教诲。”

    呵,刘瑾的前程,又岂止区区李广一般?他得势后干的那些出格事儿,别李广了,恐怕堡宗时期的权宦王振都要汗颜。

    当日早朝。

    萧敬扯着嗓子高喊:“议!”

    常风出班:“禀皇上,前任司礼监秉笔李广昨夜畏罪自杀。”

    弘治帝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暗道:李广还是识时务的,省去了朕不少麻烦。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