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5章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六千五章) (第4/4页)
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的“六首状元”。 可惜黄观站错了队,投江死殉建文帝。太宗爷登基后,除去了他的科举功名。 一众考官连忙开始拍程敏政的马屁。 “嘿,程部堂做主考的会试,若真能选出一个连中三元的大才,皇上定然下旨褒奖您!” “我看程部堂用不了多久就会升为春官正堂。用不了一两年就能够入阁呢!” 程敏政笑呵呵的捋着胡须。下属们的马屁,拍得他很受用。 他心中暗道:也只有我这样慧眼识英才的人,才配入阁为相。 过不了多久,程敏政就笑不出来了。 放榜之日。 常风跟王守仁相约,来到了贡院门口看榜。 一番繁琐礼仪结束,杏榜公布。 常风还是老样子,从后面开始找自己的名字。三百人的贡士名单,已经看了二百八九十个名字,还是不见“常风”二字。 突然间,身旁的王守仁高呼一声:“噫,好,我中了!” 常风定眼一看,只见王守仁高居杏榜第十名! 王守仁激动的重复了一遍:“噫,好,我中了!” 说是对科举心如止水,真正到了杏榜题名的时刻,王守仁还是激动很。 “啪!”常风直接给了王守仁一个大逼兜。 紧接着他爆呵一声:“畜生,你中了什么?” 王守仁被扇懵了!一双迷茫的大眼睛看着好友常风。 说时迟,那时快。常风又给了王守仁一个大逼兜“啪!” 随后常风一副凶神恶煞般的表情,质问王守仁:“就你他娘叫王守仁是吧?” 王守仁此时真是懵比树下懵比果,懵比树下只有我。 常风脸上露出了微笑:“王老弟,恭喜了!我扇你大耳刮子,是黄元中举时,我跟报子学的。” “是怕你一时高兴,喜痰迷了心智。所以先吓吓你。” 王守仁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样!常大哥找到自己的名字了嘛?我也要扇你两个大耳刮子。” 常风又看了一眼杏榜,扫过前十。前十名里就没一个姓常的。 常风苦笑一声:“看来你是没机会打我的大耳刮子了。得,连考四科,都是名落孙山。” “过几日我去礼部走门子问问,这回差了多少个圈儿。” 王守仁劝慰常风:“常大哥不必失落。你是厚积薄发,下一科一定能中。” 榜上有名的举子们个个喜不自胜。 落榜的举子们却在窃窃私语。 “我的天呐。会元真的是唐寅啊!第二是唐寅的好友徐经。这也太巧了吧?” “啊呀!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还用问嘛!这一科会试存在舞弊!唐寅怎么会在杏榜公布前,就料定自己是会元?” “对对对!舞弊!一定是舞弊。徐经宛如唐寅的跟班。位列第二绝不是巧合。” 自古以来,人性就是恨人有笑人无。 我没拔贡,那一定是存在舞弊。落榜的举子们都是这个心态。 常风听到这些闲话,眉头紧蹙。看来.锦衣卫要来活儿了! 贡院门前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 拔贡的贡士只有三百。落第举子却有三千多。 他们开始高呼:“会试舞弊!重考!重考!” 有个胆大的举人,竟一把撕烂了杏榜。 礼部无奈。只得让五城兵马司派了一两千兵丁,这才维持住了局面。不然落第举子们,一准会把贡院砸了。 主考程敏政看到这场面,身上急出了一身汗:“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唐寅高呼:“我没有作弊!” 一众落第举子将他围了起来,说话间就要饱以老拳。 还是徐经比较机灵,拉起唐寅就跑。可怜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竟在贡院门前沦为人人喊打的老鼠一般。 翌日早朝。 年轻的户科给事中华昶第一个出班奏事,上折参劾程敏政舞弊泄题。唐寅、徐经等狂童孺子买题作弊。 华昶,“昶”音同“冚家铲”里的“铲”。 这人是弘治九年的进士。年轻气盛。因当的是言官,总憋着参个大人物,在科道扬名立万。 这回知晓了这么大一件丑闻,他卯足了劲,誓要参倒程敏政。 给事中如果能参倒六部堂官,在履历中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弘治帝听了华昶的禀报,龙眉紧蹙。 历代皇帝,除去昏君,有哪个不重视朝廷抡才大典? 如今抡才大典却出了此等丑闻。记入史书,会给弘治盛世蒙上一层阴影。 弘治帝道:“朕闻华爱卿所言,万分惊诧。着内阁次辅李东阳,会同翰林院诸学士、锦衣卫指挥左同知常风,重阅试卷,查清此事。” 这道圣旨暗藏深意。 弘治帝自认为有识人用人之明。他如果不信任程敏政,也不会将开科取士的重任交给他。 在内心深处,弘治帝不相信程敏政泄题舞弊。 于是他让程敏政的好友李东阳查这件事,省得一门心思搞事的言官们诬赖程敏政。 但他又不能完全放心。于是让家奴头子常风也参与清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