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章:一次次被朱棣刷新认知 (第4/4页)
父皇又是这般重视朱四郎态度。 她有种感觉,要是太子爷和朱四郎在这件事上,有不同意见。 父皇很有可能会听朱四郎! 这怎么可能! 今天的一切,给她的冲击太大了! …… “儿臣不赞同,一窝蜂全面推行。”众人关注中,朱棣摇头,“儿臣建议,从一些秀才、举人中,选调出一些品性不错的,也愿意的,来土桥村看看,和土桥村乡亲谈谈,好好了解什么是乡土村社后,派他们回本村……” …… 朱元璋皱眉打断,“若是这些秀才、举人和他们本地乡绅搞在一起呢?” 老四的乡土村社,最忌讳拥有大量土地的大乡绅入股。 朱棣笑了,“首先,朝廷推动乡土村社,就要定下乡绅不得参与的原则,至于这些读书人,只要,他们再家乡做事,就算为了祖宗,都不敢肆意妄为。” 这是蒋胖子给他的启发。 “其次,朝廷可以出台政策,许诺,只要他们能在家乡搞成、搞好乡土村社,秀才可以为官,举人往后升迁会优先考虑!” …… 本乡本土,再配合胡萝卜加大棒。 又控制规模,朝廷有力量做到精细监察,就出不了大事。 “同时,从地方县令中,选一些类似方孝孺这种有干劲儿,正直有为的青年官员,让他们试着在县一级,推行乡土村社……” …… “形成大明境内,乡土村社多点开花结果的形势,吸引周围村子百姓,主动去跟随、效仿。” 总之,他坚决反对,一窝蜂推行。 一窝蜂,一拥而上,必然泥沙俱下。 这个时代,朝廷又无力做到全面详细监察,必然出事。 本来是件开创时代的好事,最终一定会被搞臭,办坏。 还不如多点开花,形成示范,吸引百姓主动效仿跟随。 一些零散的点,以锦衣卫的能力,及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完全有能力盯紧。 可能,过程慢了点,见效需要时间。 但能筑牢乡土村社的根基! “过年前,周围村子,已经陆陆续续来我们村考察请教……” 正是周围村子的举动,让他对这个法子,格外有信心。 常氏微微侧头,含笑低语:“妙云,将来雄英若是能有四弟此刻一半,我都能高兴的笑醒。” 徐妙云不由莞尔一笑。 吕氏悄悄看了眼,掐紧手指。 不得不承认,朱四郎真的太优秀了,父亲想报仇,恐怕得集中很多人的力量,或许才能扳倒朱四郎。 ‘这才是真正的朱四郎?这才是父皇和太子爷,对待朱四郎的态度?’ 王美人感觉认知又一次被刷新。 父皇和太子爷,竟然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听朱四郎阐述! 她虽不懂国家大事。 但朱四郎的讲述深入浅出,很容易听懂。 若大明按朱四郎所说发展下去。 太子爷将会继承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 太子爷好,就是她好。 朱四郎对太子爷有大用!应该好好笼络利用! 她得收起对朱四郎的轻视了。 免得惹太子爷不快! …… 江宁县。 方孝孺转头,看着一辆辆马车跟在后面,不由暗暗咂舌。 作为太子爷心腹。 经常回东宫,向太子爷汇报乡土村社进展,以及亲自参与的感悟体会。 他知道一些内幕。 比如,太孙跟着燕王学习。 他猜测,陛下年初一,带太子爷全家,去土桥村,很有可能与此事有关。 对此事,他是支持的。 太孙若是能学到朱四郎一半本事,将来都足以成为优秀储君。 当然,朱四郎夫妇心里不记仇,但喜欢给人小本本记仇的习惯,太孙千万别学。 怪吓人的! 反正他现在,见了朱四郎,就想绕道躲着走。 不过…… 身后这些大人们若知晓太孙跟随朱四郎学习,恐怕不但要惊呆。 还会大闹一番! 可千万别再土桥村闹。 他可不想再被朱四郎夫妇记小账! 哎! 他和朱四郎这孽缘,什么时候才到头!? 看大家讨厌王美人这个角色,还骂我用这个角色水文,真没这个想法,可能是我拿捏不到位吧。 这个角色的目的,就是促使朱标性格上,发生改变,自我解放,所以就详写了一下,接下来,我会加快推进情节。 谢谢大家支持。 最后,再厚着脸皮求一下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