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三百零二章:朱棣坑了百官,春闱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章:朱棣坑了百官,春闱考! (第2/4页)

拆借利息都有上限规定。

    但那个上限……

    怎么说呢。

    其实等同于没有上限。

    定的太高!

    根本保护不了普通百姓。

    这个利息,是百官根据历朝历代利息,再加所谓的‘大明实际’制定的。

    百官出身士绅。

    士绅就是民间拆借的主力。

    士绅就是通过拆借,合理合法的侵占百姓土地。

    可想而知,百官制定的这条拆借利息,指导上限,到底有多少公平性。

    民间高息拆借。

    他早想管了。

    多少自耕农,就是因高息拆借、利滚利最终卖土地,卖儿卖女,贫无立锥之地?

    其实历朝历代皇帝,都想管管这事。

    毕竟这事,关乎王朝统治的稳定。

    但无能为力。

    可刘伯温这个法子好。

    百官当然明白,此事长远来看,对他们士绅群体来说,损失更大。

    可他们又面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果不降低拆借利息上限,按照现行的标准补偿,很多官员得砸锅卖铁!

    相比利息上限以及利滚利这两项长远利益。

    官员们很清楚。

    这些年,凭功劳、政绩,合法得到的土地,才是更长远的利益!

    这部分核心利益,绝不能动!

    所以,只能一个个捏着鼻子认了!

    一致同意,最终修改了大明律中,关于利息上限的指导条款。

    出现了几千年王朝史,前所未有的低息:千分之二!并且明确规定,不得回利作本,并法外生利!

    这件事能成。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百官不占理,他们的补偿,本身就是弥补罪责。

    屁股不干净,底气不足。

    其次,刘伯温准确看到,百官想保护更为核心的利益:合法干净所得的土地!

    至于被侵占土地的百姓。

    在此事中,的确吃亏了,少得很多利息。

    但这事没办法的事。

    这就是政治。

    权衡利弊。

    合格的掌权者,一定要选兼顾面更大、利益更大的选项。

    ……

    刘伯温大有深意告诉朱元璋:此为朱解元所提,臣只是‘按方抓药’!

    朱元璋当即愣怔。

    ……

    东宫。

    侧妃寝宫。

    休沐结束,吕本返回北平前,来看朱允炆。

    等吕氏打发走宫女太监后。

    吕本爱不释手抱着朱允炆,逗弄:“允炆,你的机会来了,可一定要抓住……”

    机会?

    吕氏微微皱眉,“父亲,您在说什么?”

    吕本高深莫测一笑,“太孙往后经常不在东宫,太子爷必然想念……”

    只要太子爷想念时。

    闺女就带着允炆去太子爷身边。

    慢慢,允炆就能替代,太子对太孙的感情。

    ……

    “父亲现在恨不得,咱们允炆马上能跑能逛,经常去太子爷面前请安、嘘寒问暖、汇报学业……”

    ……

    吕氏听着,美眸渐渐变亮。

    虽然允炆只是太孙的替代品。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太子爷和允炆多相处,父子感情必会不断加深。

    洪武九年,父皇那么狠心对朱四郎,说到底,还是父子间感情不深。

    父皇以前忙于打仗,开国后忙于国事。

    剩下一点精力,几乎都给了太子爷。

    朱四郎作为嫡子还好。

    若洪武九年,换其他非嫡皇子。

    恐怕更惨!

    ……

    “不过没关系,太孙跟朱四郎学习,绝非一天两天,那时,咱们家允炆也能跑能逛能言了!”

    吕本满脸激动。

    吕氏抿了抿唇,按捺心中激动,点头,“父亲,女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往后,她要亲自带允炆。

    让太子爷每次来她这里,都能看到允炆!

    ……

    元宵节过后。

    时间似乎过得更快。

    不知不觉,天气渐渐回暖。

    土里钻出嫩芽。

    春天来了。

    万物开始复苏。

    春闱考也渐渐临近。

    有关春闱考的话题,开始出现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