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沈万三现身! (第2/4页)
/br> 抹掉土桥村。 那就是要抹杀太子! 他隐约能猜到,陛下这么做的目的。 无论老四将来是否出走大明。 新朝每一次清除老四在大明的痕迹,都是清除老四对大明的感情。 这样的事情多了,老四、老四的后代,对大明就不会再有感情,大明遇到困难,还会帮忙吗? 陛下用心良苦。 可陛下为何有这种担心? 难道陛下发现了什么? “另,封杨老八江宁劝农官,协助方孝孺在江宁推行乡土村社,另外,让杨老八他们不要小气,把玉米秸秆酿酒法子,传授给其他百姓……” “作为回报,土桥村玉米秸秆酒,赐名玉酒,皇宫每年向土桥村采购部分。” 他不会白拿一群百姓的东西。 且皇宫都喝玉米秸秆酿造的玉酒。 有助于更多人接受。 他要求不高。 当玉米种植普及天下时。 天下酒水一成来自玉米秸秆就行。 单此,就可以节省出一笔,数额十分庞大的粮食,或许,就可以让数十万人能吃上一口饱饭。 “儿臣遵旨!” …… 翌日。 蓝玉、沐英、俞同渊、宋濂、方孝孺…… 一行人动身启程。 浩浩荡荡的观摩团队伍,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百姓议论纷纷。 “观摩团!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叫法。” “说白了,就是去福建,和燕王取经学习。都要向燕王学习,为什么还要放燕王离开大明?” “可不嘛,燕王离开大明,是大明的损失,也是咱们老百姓的损失!” “俺有些期待,燕王未来领兵回朝,也不知,燕王的私兵是啥样子?” …… 临街酒肆。 胡惟庸、李善长师生凭窗而坐,看着观摩团队伍,从窗外经过,听着百姓议论。 经过这两年调理修养。 胡惟庸已经勉强能走路活动了。 不过,阴阳脸尚未有好转。 队伍走远后,李善长收回视线,见胡惟庸满脸阴郁,微微皱眉,劝说道:“据说,江宁那个王老先生是位名医,对方只是和朱四郎交好,是朱四郎两个学生的师傅罢了……” 这两年内。 胡惟庸遍请天下名医。 可就是避开江宁那个姓王的名医。 对方可是连蓝玉都称赞不已。 这几年,蓝家人有什么金陵郎中治不好的病,都派人去江宁请人。 蓝玉新纳妾室难产,差点要命。 还是王老先生,带着朱四郎、徐大丫的女学生,苏春晓救治的。 现在这个苏春晓姑娘,在朱紫巷比两年前,督查百官时更出名了。 已经有好几家接生,请产婆同时,请这个小姑娘来帮忙。 …… 胡惟庸一场大病,心态遭到太大打击,变得太偏执了。 对方和朱四郎关系亲近。 就敌视对方。 “让你向朱皇帝请示,跟着观摩团去福建,你也不去,你就不想知道,福建现在的变化?以及朱四郎的私兵?” 胡惟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恩师,太子北征灭元,朱四郎会带着私兵回来,到时候看也不晚。” 话罢,胡惟庸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询问:“咱们捧杀朱四郎这么久,朱四郎声望越来越高,太子就一点变化都没有?” 他真的等不及了! 可现在手中无权,又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寄希望,朱标和朱四郎反目成仇。 李善长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你怎么知道,太子就没变化?” 胡惟庸挑眉,紧盯李善长,迫不及待追问:“恩师发现了什么?” “没有。”李善长摇头。 他只是换位思考罢了。 若他是太子。 他一定会坚定不移,继续保持兄弟躬亲。 但私下里,肯定也会做点什么。 战略定力要有。 但战术变化也要有! 这才是高明的立身之本。 他、刘伯温都教过太子。 他也是太子老师。 不知,太子有没有学到几分,他的处事手段? …… 东番海峡。 “开火!” 一群稚嫩童声激动响起。 砰! 随即,沉闷轰鸣声传来。 一门摆放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