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教导朱雄英,纪纲现身! (第3/3页)
须用鲜血才能起到作用。”
叶茂回神,笑着点头,深深看了眼沈仁。 他感觉,沈仁似乎打定主意,跟随殿下了。 沈仁可与他不同。 他当时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只是,后来慢慢折服了。 沈仁不同。 在大明已经身居高位了。 跟随殿下,可就要从头再来。 “多谢沈兄提醒,沈兄应该还想向殿下了解新军吧?我得赶回福州,按照殿下吩咐,整顿那些出错的乡土村社。” 沈仁含笑点头。 两人分别后。 沈仁转身看着站在书房别院外值守的新军将士。 走过去,要了一把空火铳,折返回书房。 他一直想打听这个火铳。 而且还得提醒殿下。 只是,今天殿下回来,太忙了。 各路人马,都来见殿下。 …… 朱棣听到脚步声,抬头…… 见沈仁去而折返,还拿着鸡笼屿制作的长管身火铳,笑道:“沈都司是想打听这火铳?” 沈仁含笑点点头,靠近书桌后,收敛笑容,郑重道:“殿下做出这么好的火铳,没第一时间向陛下汇报吗?” 他急着提及此事。 就是提醒殿下。 这么优良的武器,最好尽快送回朝。 陛下身为父亲,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 可太子呢? 朝臣呢? 会不会怀疑殿下藏私? 朱棣诧异道:“送了啊,当初这长管身火铳刚研制出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时……” 他就让辉祖交给福建锦衣卫,送回朝中。 他还一直琢磨,匠作监有没有搞出一种既快又省的制作工艺。 鸡笼屿也是今年六月份时,才突破的。 一些老铁匠反复琢磨,制作出一种螺纹钻头。 用手摇螺纹钻,可以在烧红的铁棒上打出孔,制作出勉强适用的铁管。 不过制作速度很慢。 直到现在,全军也才装配了一千把这种长管身火铳。 十几个匠人,每天也只能制五根铁管。 钻头不过关。 现在铁匠们,正在试着在打铁过程中,掺杂各种金属、木炭,想搞一种比较耐高温的钻头。 至少,要比现在普通生铁钻头更强点。 长管身火器全面列装后。 新军面对骑兵冲击的短板就补齐了。 配置铳剑,接近人身高三分之二的火铳。 完全可以当长枪使。 骑兵冲击时,枪托顶在地面,铳剑剑尖倾斜向前。 骑兵撞上来。 以损失四五道阵列的代价,就能遏制敌方骑兵速度。 在配合骑兵标、刀盾兵。 他这一镇陆军。 对战骑兵,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当然,将来回朝助战,肯定得让朝廷派遣骑兵跟随作战。 “你一点消息都没听到?”朱棣狐疑看着沈仁。 作为福建都司,朝廷如果有了新式武器,就算不能装配福建军队,沈仁至少能听到一些消息。 怎么沈仁竟然一点儿都不知。 沈仁摇头,嘴唇动了动。 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他想到了某种可能。 不过,这话说出来,殿下心里可能不痛快。 还是等他打听清楚再说吧。 “报!”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声音。 朱棣循声看去…… 孙元楚站在门外,“禀王爷,府衙外有自称锦衣卫千户纪纲求见!” 纪纲? 都当千户了? 升的挺快。 他来做什么? 一瞬间,朱棣想了很多,随即吩咐:“把人带进来。” 待孙元楚领命离开后,朱棣笑道:“锦衣卫的人来了,刚好可以问问火铳之事。” ‘这个纪纲即便知道,恐怕其中内幕,殿下听了也会感到膈应。’ 沈仁腹语着,默默叹了口,在旁侧坐下。 见朱棣又开始忙着看福建这一年汇总,又悄悄叹了口气。 …… 书房别院外。 纪纲疾步而来,在别院外略微停顿,深吸一口气。 在福建秘密活动了一年。 要不是汇报观摩团之事,他是真不想来。 无他。 心虚! …… 于此同时。 府衙外,张三丰带着沈万三也来到府衙门口。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