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观摩团开始沉默,压抑! (第3/4页)
兴欣慰了。 “四郎,你直接一刀把吴海给杀了,观摩团众人对此有些微词。”要不是后来又听说,就连张三丰都受四郎‘驱使’,恐怕此事还真不能这么风轻云淡,被所有人刻意忽略。 “阿爹,四郎杀吴海,是因吴海有动摇四郎在福建施政的可能。”不等朱棣开口,徐妙云就替朱棣说话,“而且,杀吴海,会引发很多读书人非议四郎,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太子系的人,其实愿意看到四郎被读书人抵触排斥。 她教雄英时,隐瞒了此事。 这件事,已经涉及了四郎和太子系的关系。 雄英是个孩子,不应该掺和进来。 更不能因此而替四郎出头。 不然,对雄英将来继承皇权不利。 “娘亲,阿爹的狗腿子!”小祈婳突然开口。 徐妙云瞬间‘恼羞成怒’瞪视。 朱棣低下头忍笑。 哈哈…… 徐达微微愣怔,随即仰头爽朗大笑。 …… 观摩团下榻处。 朱雄英被蓝玉、沐英带来这边。 …… “舅姥爷,这些都是四叔、四婶儿教我的,还有很多,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 再过几个月,就快七岁的朱雄英,此刻已经像个小大人。 比朱棣、徐妙云刚去土桥村时,孩子王杨东旭更加成熟且有主见。 看着蓝玉、沐英,郑重说道:“舅姥爷,我知道你是想知道,四叔、四婶儿有没有好好教导我,雄英希望,舅姥爷下不为例,不然雄英会不高兴。” 蓝玉、沐英错愕看着,严肃而郑重,小脸满是不容置疑的朱雄英。 回神后,蓝玉笑道:“太孙,臣知道了,臣绝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随后,蓝玉叫人把朱雄英带走,送回县衙上课。 两人站在门口,目视朱雄英离开。 蓝玉唇角挂着笑容,感慨道:“在雄英身上,我看到了一丝朱老四的影子!” 既令人惊讶,又让人欣慰。 他没想到,雄英会这么武断提醒告诫他。 这很朱老四。 也很让人欣慰。 朱老四小夫妻两的确没藏私,且雄英也很聪明,学到了真本事。 事实证明,陛下让雄英跟在朱老四身边学习的决定,十分英明。 沐英笑笑,眼底忧虑一闪而逝。 他不像蓝玉这般乐观。 蓝玉只考虑了雄英学到了老四为人处事的本事。 却忽略了,这样的雄英和太子的性格是否能融洽相处,是不是为太子喜欢。 ‘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吧。’ …… 于此同时。 同一个院子内。 旁侧屋内。 方孝孺等人站在窗前看着朱雄英被送走。 方孝孺转身,笑道:“永昌侯、西平侯都亲自考校了,燕王肯定没有对太孙藏私,这回大家可以放心了。” 其实,他了解朱四郎夫妇。 除了喜欢给人计小账外。 其他方面真的没话说。 同僚的担心根本是多余的。 太子系很多人,一直对太孙跟着朱四郎学习,颇有微词。 只是碍于陛下和太子,不敢明着反对罢了。 众人关上窗户,来到桌边落座品茶。 黄子澄忍不住询问:“朱四郎今天入城那番话,你们都听懂了吗?谁听懂了,给我讲讲,我听的有些稀里糊涂。”
“我也有些不明白之处。” “我也是。” …… 铁铉、盛庸看开口几人,就知道,这几人肯定没有沉下心观察农村。 否则,不可能听不懂。 燕王讲述的,其实已经很通俗易懂了。 不过,他们懂,却讲不明白。 于是,看向方孝孺,“希直兄,论咱们中间,谁对乡土村社最了解,肯定是你,你给大家讲讲。” 方孝孺也不推辞,随即把他对朱棣那番话的理解,讲述给众人。 最后总结道:“这也只是我的理解,等明天燕王带咱们去农村观摩时,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认真看。” 众人纷纷点头。 没来之前,大伙儿心中多少还有点不服气,存着比较一番的心思。 毕竟,他们也搞乡土村社,效果、进展都很不错。 可来了建安后才知道,原来乡土村社还可以这样搞。 乡土村社并不只是农民合作种地这么简单。 入城时,朱四郎多次提及的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更是想都没想过。 此刻,他们迫不及待,想去看看,朱四郎在建安搞得乡土村社! …… 翌日。 朱棣带着观摩团众人动身启程。 出城后。 沐英指着随行新军将士的火铳,“老四,昨天就看到你麾下新军这种新式火铳了,方便给我们看看吗?” 纪纲去迎接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