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七章:震惊天下的捷报飞赴金陵 (第1/3页)
码头。 朱棣带着谭渊等人,为观摩团送行。 临别。 蓝玉等人要登船时。 朱棣再次确认,“永昌侯、西平侯,你们确定要乘船,一路沿海路回金陵?” 他不知,这两人为何突然这么急。 为了快点回金陵。 竟然大胆决定,请求他派出战船。 直接由海路,回金陵。 这样的确是很近。 但一路十分辛苦。 海上的颠簸和不确定性。 对他们这群刚刚勉强适应战船颠簸的旱鸭子来说,十分遭罪。 朱棣并不清楚,此刻,蓝玉内心的急迫。 蓝玉笑道:“王爷,我们也提前感受感受,海军长途行军。” 走海陆,从这里回金陵,有一个多月就够了。 可回福建,再走陆路回朝。 即便快马加鞭,都得两个月。 即便无法让朝廷迅速跟进,学习朱老四。 节省下来的一个月时间。 也可以抓紧时间,按照朱老四提供的陆军第一镇训练细纲,编练整顿太子卫率。 其实,他们还想向朱老四要几个人。 比如张武。 如果能跟着回朝作指导就更好了。 可张不开口。 朱老四身边可用之人也很紧张。 而且,人家今年还要编练一个混成协,一个海军陆战营。 他们提出来。 朱老四肯定会予以支持。 可他们也担心。 张武跟随他们回朝指导训练太子卫率,被太子卫率的将领为难。 相比太子卫率将领的资历。 张武太浅了。 还是朱老四的人。 朱老四自己被太子系针对,受委屈,只要不过分,大概率会当做没发生。 可朱老四的人若是被针对,受委屈。 恐怕,朱老四不会置之不理。 思来想去,权衡利弊后。 他们还是决定不提这个请求了。 反正他们也看过第一镇训练,更得到了训练细纲。 …… 朱棣点点头,看向徐达,“泰山,你年纪大了,不要跟着他们走海路了,回到鸡笼屿,住几天,让海军兄弟们,送你去福建,走陆路回朝吧……” 老泰山年纪不轻了。 蓝玉等人想折腾,虽然不知原因,可人家坚持,他也不拦着。 但他不能让老泰山遭这份罪。 他和妙云的处境决定了。 未来,恐怕真正关心他们的亲人只会越来越少。 徐达笑着点头,“你也不要逞强……” 这回,他是真正见识到,火铳排枪射击,将领的危险程度。 其实,比近身战更危险。 近身战,只要自身本事够硬,活命机会就很大。 但未来的火器时代完全不同。 四郎肇业之初,又必须站在第一线,以身作则,鼓舞士气。 …… 一群人又说了会儿话。 蓝玉等人登船启程。 蓝玉、沐英、俞同渊站在甲板上,目视码头,朱棣等人越来越小,直到消失,才收回视线。 蓝玉低头,盯着战船驶过,起起伏伏的海面。 手轻轻拍打战船护栏。 此刻,他的心,也像这海面起起伏伏。 未来,天下中心向朱老四转移,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除非请朱老四回朝,帮助朝廷。 可会有多少反对声? 太子呢? 大概率,表现的会很高兴。 可内心中,到底会如何想? 若是他对太子提出此事…… …… 码头,朱棣收回视线。 刚准备转身,谭渊指着海面,“殿下,快看……” 朱棣顺着谭渊手指方向看去…… 十几人,划着数艘小船驶来。 朱棣好奇关注中,小船在海军战船外围,接受检查后,缓缓靠近。 几个年轻人,搀扶着一个花白头发老者,登上码头。 老者郑重一拜,“老朽刘江河,对岸汉人村村长、族长,诸位将军真是中原天朝上国而来?” 吕宋有汉民,朱棣一点儿都不奇怪。 数千年来。 无数汉民,驾驶着小船,为躲避战火、苛政,离开中原,出海寻找一个世外桃源,栖身之地。 中原百姓对大海的探索,也十分勇敢。 中原的落后,只是历史的偶然性,并非必然性。 朱棣笑道:“老先生,我叫朱棣,也叫朱四郎,现在中原朝廷叫大明,家父正是大明皇帝,我的封地在东番,此番前往巴拉望岛,是为了剿灭此处海盗,不知,此处海盗,与你们关系如何?” “无论好坏,都不影响我们之间交往,往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