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各方云集! (第4/7页)
大管家这个位置可不好当。 能辅佐朱四郎,几年时间,攒下两百艘火炮战船,一个镇,又一个混成协陆军,这能力很了不得了。 今天的蒋进忠。 和江宁时的蒋进忠,完全是脱胎换骨的两个人! 他若是早知道,朱四郎走这样一条路。 或许,早把长子托付给朱四郎了。 以前让临安公主多和朱四郎夫妇走动,步子还是迈的太小了。 …… 朱棣深深看了眼李善长。 他能判断,李善长这番话是肺腑之言。 新旧矛盾,确如李善长分析,确实存在。 可洪武年之后,大哥还解决不了新旧矛盾吗? 李善长是不是对大哥太悲观了? 父皇在位期间。 新势力茁壮发展。 稳稳压制旧有。 大哥继任后,还处理不了新旧矛盾? 人多嘴杂,此时也不是深入想此事的时机,朱棣暂时把此事压了下去。 决定先观察观察。 …… 接风宴结束。 朱元璋当着群臣的面,勉励谭渊、周浪、张武等人,要他们在后天的检阅和对练中,拿出真本事。 勉励结束,众人要离开时。 朱元璋当众让朱棣单独留下。 引得百官纷纷侧目。 灯烛映照下。 朱棣陪朱元璋从宴殿出来,只父子二人,沿着走廊漫步。 挂在走廊的宫灯散发出柔和光晕。 在风吹拂下,轻轻摇晃。 朱元璋余光看着,比他都身形高大的儿子,唇角笑意一闪而逝,“临安和李善长,找你谈了什么?” 朱棣也不藏着。 把二人的话,转述给朱元璋。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老狐狸!” “新旧矛盾!”朱元璋突然感慨一声,“知道爹,为何不推动雇工身股制吗?” 不等朱棣回答,自言自语道:“爹不敢折腾的太厉害,现在刚刚好,我再坚持十几年,你大哥就能接过一个,欣欣向荣的大明,如果咱推动雇工身股制,烽火遍地咱不怕,可新旧矛盾迅速堆积,咱活着时,若是解决不了,你大哥这个皇位恐怕会很艰难,依靠你,咱相信,你们兄弟联手,肯定能解决新旧矛盾。” “可你在施政、带兵打仗中,形成的威望太大太大了,你还是咱的嫡四子,咱要是这样做,就是对你不负责任。” …… 朱棣默默认真听着。 近些年,身边人,以及外人,都说他成了老头子心头rou。 身边人替他高兴。 外人或是羡慕,或是咬牙切齿。 可他多少还有点不相信。 现在信了。 朱元璋停下脚步,坐在走廊栏杆上,揉了揉膝盖后,又轻轻拍了拍旁侧。 朱棣直接一屁股坐上去。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 他这么多儿子。 各个见了他,如同耗子见了猫。 即便是标儿,也多有拘束。 唯独这个。 敢顶撞他! 敢在他面前,率性而为! 这才更像父子。 秀英说的对。 他得惜福。 伸手拍了拍朱棣后背,目视前方墙壁上,晃动的灯笼剪影,“爹这么多子嗣,就你这么一个最优秀的,不能用你的成绩来要求他们。” “你在福建,能同时推行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他们不行……” …… “咱们大明现在欣欣向荣,你也把雇工身股制的种子,种在了大明,北征之后,爹去福建看看,如果爹觉得可行,就把福建定为特别行省,爹会留下律法,永久保证福建,乡土村社 雇工身股制模式永不动摇。” 朱棣微微惊讶。 特别行省,这不就是特区嘛? 不过,想想又不奇怪。 毕竟,从元朝开始,就连直辖这种模式都有了。 行中书省,就是一种直辖。 老头子搞一个特别行省,也合情合理。 “留下福建,让福建的风尚,向大明渗透,现在,你们土桥村在金陵各地开设的米铺、玉酒铺子,就是搞雇工身股制,只要福建这个风尚之地存在,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人效仿,尤其是这些乡土村社……” 乡土村社缺乏人才。 他看的清楚,这雇工身股制十分适合帮乡土村社村庄,笼络人才。 “慢慢,雇工身股制支持者多了……咱看,这件事,留给雄英来做也不晚,到时候,你这个做四叔的,帮衬雄英一把,这事就成了,咱们家雄英,也能凭此功劳,名垂千古……” 朱棣笑笑。 历朝历代的皇帝中。 论重亲情,恐怕难出老头子了。 朱元璋听到朱棣的笑声,瞪了眼,“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你是有能力,但爹也要叮嘱你,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代人做不了几代人的事情,你不要想着,你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交给雍鸣一个坐享其成的基业,这是不可能的!” “你要好好教导雍鸣,将来你自己有了孙儿,也要好好教导他……” …… ‘历史上,老头子肯定没对‘我’说过这番话。’ 朱棣怔怔看着朱元璋。 历史上,‘他’五次不顾大明财政,能否承受,强行征塞。 就是想一代人,把后来人的事情全做完。 “儿臣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