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一十八章:事不可为,牺牲朱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八章:事不可为,牺牲朱标! (第1/6页)

    整个大殿内,瞬间安静的只能听到所有人,紧张呼吸的声音。

    朱橚愤怒瞪视海童。

    这个该死的降人,真是把四哥的仁慈,当做筹码?

    这个问题,让四哥怎么回答?

    传到大哥耳中。

    太子系耳中。

    传回朝中,又会引发多少波澜?

    北元从始至终都在算计大哥,纳哈出一路精锐几乎尽数被调往捕鱼儿海。

    说实话,明眼人都能看出。

    四哥的麻烦还在后面呢!

    这该死的海童还故意在大哥和四哥之间埋刺?

    找死!

    “海童万夫长……”

    朱棣的声音,瞬间打破殿内紧张压抑的气氛,众人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含笑看着海童,“当年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也十分优秀,因出身缘故,也遭受到了成吉思汗麾下很多将领,乃至兄弟们的攻讦,若是没有术赤的心胸宽广,以及后来出走钦察故地,他若是继续留在成吉思汗身边,恐怕你们蒙古人,也不可能打下如此庞大的疆域……”

    其实,蒙古人中间。

    他不欣赏蒙哥、忽必烈这些被中原史书,浓墨重彩记录的人物。

    不可否认。

    这些人有雄才伟略,有野心、有治理天下的能力。

    可这些人毫无意外,私欲很重。

    对个人利益,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能为了个人利益做任何事情。

    ……

    相反,蒙古历史中,他特别欣赏术赤这个人。

    有能力。

    因出身问题,屡屡被兄弟、以及成吉思汗麾下将领质疑。

    可恰恰是术赤。

    一路协助成吉思汗,擒杀太阳汗。

    招降或征服斡亦剌、不里牙惕、巴儿忽诸部。

    后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取云内、东胜、武州、朔州等地,攻掠太行山东西30余州,并会诸军围攻金中都。

    在这个过程中。

    术赤凭借卓越军事才能,身边也笼络了一大批追随者。

    成为蒙古人中,一股极其强大雄厚的势力。

    若是术赤真想争夺成吉思汗汗位的继承权。

    也不是没有可能成功。

    即便不成功,也一定会把蒙古人内部搅乱。

    就好像后来蒙哥驾崩,忽必烈夺取汗位那样,最终让整个蒙古各方势力分崩离析。

    再也不遵从蒙古人的中枢。

    忽必烈只能建立元朝,自己玩儿。

    反观术赤做了什么选择。

    当辅佐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在东方占据了绝对优势,然后就开始西征,主动远离中枢。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

    术赤与其兄弟们。

    乃至与成吉思汗都发生了一些矛盾。

    但术赤只是痛心成吉思汗对其怀疑,貌似,并未有过要争夺继承权的想法。

    在他看来,恰恰是当时蒙古人中,术赤以及很多类似术赤的人,懂得大局为重,胸怀足够大,少了点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

    所以才有了蒙古人创业前中期的团结和勇猛精进。

    或许,将来他和大哥之间,也不可避免会发生摩擦碰撞。

    毕竟,两个人,两颗脑袋。

    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肯定少不了碰撞。

    即便是上牙和下牙,还经常协调不好,咬舌头呢。

    但只要大方向不出问题。

    大哥将来支持兄弟们走出去。

    他做大明的术赤,又有何不可。

    给兄弟们做个表率。

    大家都少斤斤计较个人利益。

    无论最后大明版的‘忽里台大会’能持续多少年并不重要。

    只要中原人、中原文明、中原文化走出去就行。

    看看成吉思汗。

    蒙古人向世界传递的游牧文化。

    终大明一朝,都没有彻底将这种文化根除。

    大明一朝,陆路上始终被蒙古人的游牧文化死死包围着,就像一只手,遏制了大明经济、文化从陆路方向,辐射更遥远的地方。

    他不清楚。

    历史上的‘他’。

    是不是感受到了这种游牧文化,从陆路对大明经济、文化的包围。

    所以一边数次北征。

    试图彻底铲除成吉思汗留给子孙的遗泽。

    一边,则开始派遣郑和下西洋。

    但有一点可以看出。

    大明时期的万邦来朝,主要来自南边海上。

    贸易体系也几乎完全转移到海路。

    海陆并进不好吗?

    是周围的蒙古势力,终明一朝,都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底蕴单薄的游牧文化,伴随着领土扩张,在其轰然倒塌后,遗留的福泽,都能恩泽后世子孙数百年。

    若换成中原文化,更擅长治理、经营、统治的中原文明呢?

    中原文明的顽强和韧性,只要他扎根了。

    就会顽强的生存下去!

    否则,中原文明不可能延续至今,也不可能从三皇五帝开始,伴随着兵锋扩张,最终形成,大明两京十三省,凝聚力如此顽强,如此庞大的疆域!

    所以,从始至终他都十分自信。

    只要中原人、中原文明,跟着中原王朝的兵锋,如蒙古人那般走出去,就一定恩泽后世数百年、上千年。

    ……

    海童深深看了眼朱棣。

    他说这句话。

    首先,的确是想给明太子心中埋根,有关燕王朱棣的刺。

    其次,在听闻朱棣的设想后,他就莫名想推朱棣一把,想看看,这个人手握大明皇权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