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朱棣夺取兵权! (第2/6页)
事。 如今,受人挑拨,也敢闹事。 当初喝点猫尿,连洪武门都敢冲击。 朱府以及四郎这个没有实际王爵的皇子身份,恐怕更加无法恫吓,这群一旦脑子发热的中低级将领。 四郎对大明的现实情况,认知深度很深。 他也才猛然发现。 这些年,大明变化的确很大。 乡土村社开始全面推行。 直隶作为皇都直接管辖之地,陛下、刘伯温更是下了很大功夫推进乡土村社。 大明所有行省中,除了福建。 直隶是乡土村社建成度最高的。 土桥村更是率先通过开设的米铺、酒铺、布店搞雇工身股制。 这些年,他一直只感受到了直隶地区,日新月异的民间变化。 却忽视了。 上层一直没怎么变。 官场,文官还是原来那批人,武将也还是原来那批人。 四郎给大明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因为身份原因,其实一直没有触及到上层。 除了少数人,如蓝玉,这是真正改变,进步了的。 其实,很多人只是迫于形势收敛了。 如今,四郎明显是担心,这些人故态萌生。 …… 想着,徐达不由笑了,“四郎,你还是对自己太没自信了。” 朱棣看向徐达。 徐达含笑解释,“若是主力真出事,仇视伱的那群文武上层,的确会如你所说,歪曲事实,但我敢肯定,他们绝不敢跳出来做带头人,首先,你轻视了,这些年,你给大明精英层造成的压力和恐惧,他们仇视你,除了你提出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还有因为你给他们造成的压力和恐惧……” 四郎太小瞧,这些年,他给大明精英层造成的压力和恐惧多么大了。 正是如此。 也就造成了,这群人的仇视。 他们想搬开四郎这座山。 陛下给这群人的感觉,也是如此。 只是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没这个能力,所以不敢仇视罢了。 当某一天,这些人发觉,他们也没有能力搬开四郎这座山时。 那时,这群人就会乖乖选择臣服。 “而且,这群人十分惜命,双重因素,我敢断定,这群人会搞事,但只会躲在暗处,绝不会跳到明面上做带头人。” “再说普通百姓、普通将士家庭,我不信,他们会被谣言蛊惑!” “你可知,这些年,金陵普通百姓,普通将士家庭,因你的缘故,日子好过了多少?” 城内百姓,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乡土村社。 因为他们不是以务农为生。 可为何,金陵城内的百姓,对乡土村社的推行如此热衷? 因为这些年,城内的百姓也已经受益了! 直隶大面积建成乡土村社。 在练子宁、方孝孺等人的引导下,农村百姓,纷纷效仿土桥村,集中全村人力物力修建粮仓。 事实上,造成了粮食分散在一个个村庄中。 士绅、粮商已经无法通过囤积粮食,赚取暴利。 以往,金陵每当春夏交际时,粮食价格至少都要上涨五成。 可自从乡土村社建成的越多,一年四季的粮价就越发平稳。 “你们土桥村,把粮铺开到金陵搅局后,玉米面、白面、大米这些主要口粮价格,更是较往年,都下跌了两成!” “陛下对土桥村各种举措,以及各地乡土村社不断覆盖后,对民间物品供应、价格以及民情反响,一直都有详细的关注监察,我有幸看过这些监察汇总的折子,你是不知道,这些详细调查中,下面百姓对你的评价,京营普通将士,除了当兵吃粮,他们后面的一个个家庭,也是普通百姓之家……” 这些人,都是感念四郎的。 他不相信,仅凭别有用心之人推动的流言,就能让这些普通百姓之家,相信四郎是一个为了一己之私,断送数十万将士的人。 “只要上层的文武不敢露面,下面的百姓不被蛊惑,剩下那些京营中低级将领之家,妙云丫头难道还应付不过来吗?” 朱棣唇角浮现一丝笑意。 历史上,妙云可是亲自披甲上阵,防守过北平城。 “泰山,京中百姓真的不会,听信流言蜚语?” 哼! 徐达哼了声,瞪了眼朱棣,“你要明白,皇权几千年了,你是唯一一个,给他们不一样希望的人!” 农村的乡土村社。 为城内百姓,量身打造的雇工身股制。 皇权天下几千年了。 除了朝代更迭换皇帝。 百姓其实看不到新希望,新变化。 四郎提出的这些理念,让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 “你其实知道,为什么咱们大明的精英层这么恨你,尤其是士绅阶层、权贵阶层,因为在他们看来,你这些理念,释放出了一只恶鬼,即便这些东西,在大明一朝搞不成,将来改朝换代,总有野心家,为了皇权,一定会重新把你这一套,能够让百姓赢粮影从的理念捡起来。” “就好像,南北朝时期,关陇集团逐渐形成的稠佣制均田理念,当时在南北朝时期搞不成,可后来的隋唐,杨李两家的皇帝,为了坐稳江山,为了得到百姓支持,为了增强国力,不就把雏形形成于南北朝的均田理念拿出来了吗?” “隋朝搞不成的科举制,李家皇帝,为了笼络寒门,不就重新捡起来了吗?”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士绅、权贵才对你恨得咬牙切齿,你这套理念,不光是影响了他们现在的利益,更有可能,产生千百年之久的长远影响。” …… “你知道这些,知道士绅、权贵恨你入骨的原因,但你忽视了,或者,没有真正认清,百姓对你这套理念的感受。” 这些年,逐渐主动淡出权力,交权后。 闲来无事,就读读书。 这习惯,被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