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见顾成  (第1/3页)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陈堪便带着亲卫继续踏上了去往云南的道路。    每走到一个驿站,必然有云南或是朱氏兄弟派过来的信使。    陈堪一路遥控指挥,倒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星夜兼程一个月之后,陈堪终于到了贵州境内。    又走了三天,来到贵州腹心之地停驻,陈堪这才下令所有人就地休整。    贵州之地,入目所及,尽是绵延的大山。    纵然陈堪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贵州,但看惯南京的长江平原和北京的华北平原,再次到达贵州之地,仍是有些目不暇接。    “侯爷,前方不远处便是贵山卫驻地所在,皇太孙殿下和世子殿下此刻就在镇远侯府上做客,咱们可要去与二位殿下汇合?”    “不急,先休息一会儿再说。”    陈堪摆了摆手,谢忠微微颔首,便也不再多说。    找了个地势稍高的地方盘腿坐下,陈堪开始极目远眺远处的贵山南山。    此处,该有一座大城才对。    历史上在此处筑城者,是明中叶的心学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被贬龙场驿,于龙场悟道成圣,而后于贵山南选址筑城,因新城建于贵山之南,汉人以南为阳,故取名为贵阳。    贵阳城甫一建成,便成为中央朝廷控扼西南的重要通道。    以贵阳起始,联通四川乌蒙土司府,云南东川土司府,直控云南与四川的同时,更是可以居高临下俯瞰中南半岛。    而当中原王朝作为守势之时,贵阳又可成为护卫中央朝廷的第二道防线。    其与成都和临安之间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三城互为犄角,不管是支援前线,还是回防中央,都有着极高的可cao纵空间,战略地位相较西南诸城,可以说仅次于四川成都与云南临安。    就凭修建贵阳城一事,便可见心学至圣王阳明的高超的战略眼光。    可惜,现在距离王阳明降世还有好几十年,这贵阳城自然也无从谈起。    北面倒是有一座小城,即贵山卫驻地所在,也是贵州总兵顾成的侯府所在。    但那座城太小,且远离主干道,都不足以承担起一省府治的功能所在,更遑论成为临安和成都的大后方。    陈堪倒是可以给朱棣提个建议,让他将贵山卫的驻地南移百里左右,但要他去建城,还是算了。    太麻烦。    坐在山坡上眺望了好一会儿,陈堪回过神来,从亲卫手中接过干粮开始小口小口的啃了起来。    啃完干粮,灌了一肚子冰水,一阵寒风袭来,凉意直冲脑门。    紧了紧身上的衣衫,陈堪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躺下开始闭目养神。    十一月,在农历上也被叫做冬月。    什么叫做冬月,一个字就能解释——冷    尽管现在的贵阳并未下大雪,但松树上挂满的白霜还是证明了现在是个什么季节。    所谓雾凇,就是挂满了白霜的松树。    休息了小半天,恢复了一些精力,陈堪便带着亲卫离开主干道转道向北朝贵山卫的驻地走去。    到了贵州,于情于理陈堪必须得去拜访一下顾成。    抛开两人多年前的交易不谈,王龙和李虎二人还在顾成手底下效力。    两人如今已是贵山卫指挥佥事,若是没有顾成暗中支持,凭王龙李虎的声望和功劳,想要到达这个位置,用一辈子时间都算是短的。    更何况顾成还将小女儿顾陶嫁给了王龙,对陈堪可以说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鼎力相助。    且陈堪这些年在西南的布局,也都是因为顾成坐镇西南才能如此顺利。    陈堪没到贵州则罢,若是到了贵州还不去拜访,那就是真的不懂事了。    战马嘶鸣,响彻在林荫小道。    贵山南至贵山北,直线距离不超过百里。    但西南山路十八弯可不是开玩笑的,比之草原上的望山跑死马,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下午时分出发,待看见贵山卫军营时,已是第二天天亮。    从浙江到贵州,陈堪和一众亲卫狂奔了一个多月,这一夜时间虽然煎熬,但众人的精神状态都还算好,就是面容憔悴得厉害。    “站住!”    “前方乃是军营所在,寻常人等不得入内。”    距离贵山大营还有十数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