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工坊  (第1/2页)
    李世民翻了翻天工开物,对李枫道:“李县男此书中的这些个技术都能实现吗?”    “绝大多数可以。”李枫自行的点了点头。    “李县男此话可当得真?”长孙无忌问道。    “二位请随我来。”李枫没有回答,带着两人前往工坊。    李家庄的工坊面积很大,分为农机,织造,造纸和建造四个部分。    农机部负责制造改良农业用具,包括但不限于掠子、脱粒机、风车以及各类水车。    织造部门负责制造改良各类织机,以及染色技术。    造纸部门负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研发。    建造部门负责各类工程器具改良,以及建筑工程。    看着面前巨大的工坊,长孙无忌人都呆了:“李县男,你家这是工坊?怕是比你庄外的仓房都大吧?”    “东西三百步,南北一千步。”    “这得有多少工匠啊?”    “没多少没多少,也就二百多人。”    “二百多人?你庄上不是只有七八十户庄户吗?”长孙无忌有些懵了。    “工匠不属于庄户啊。他们时候某签了契约的,按月给他们发放钱粮,做得好还有奖金。”    “不知匠人月奉几何?”    “小工每月一贯钱粟米一石,大工每月五贯粟米三石。”    “你这工匠月奉这么高?”    这年头,官员得工资并不高,从五品官员禄米一百六十石,奉钱四十三贯,按一石米二百钱算也才七万五千钱。要不是有职分田口分田和各类隐性收入,从五品京官那点儿钱比李家庄的工匠也高不了多少……    “废话,钱不给高些,跑了怎么办?”    “那你请的那些教书先生月奉多少?”李世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每年粟米五十石,钱五十贯,另有盐糖酱料等杂料费合计二十贯。他们也可以考科举,全凭自愿。”    “那他们可愿意啊?”    “大多不愿。”    “这是为何?难道是学问不精?”    “那倒不是,主要是他们没甚子背景,哪里那么容易考得上?还不如在某这里谋份差事养家糊口来的实在。”    “李县男,听你这话是对朝廷科举不满啊?”长孙无忌挖坑。    “怎的?想套某话回头去告某得刁状?”    “某没这个意思。”长孙无忌尬笑了两声,解释道。    “某的确觉得科举不行。”    长孙无忌:“……”    “不是科举制度不好,而是科举的施行有问题。”    “什么意思?”    “每年开科时间太赶,很多外地学子根本不可能在开考前赶到长安,应该定时定期举行科举。其次,严打投卷之风,此风绝不可长。第三,派专人誊抄试卷,并对试卷糊名。”    “投卷乃是自荐,科举主要还是看才华吧?”长孙无忌问道,每年都有不少人给他投卷,他也举荐了不少人。    “万一投卷者和举荐人相识呢?万一投卷者安中使钱呢?某接了你的投卷,举荐了你,你当了官,得跟某同进同退吧?”    “那誊抄糊名呢?”    “考官若是认识考生,会不会网开一面?糊名就是让考官不知道考生名字,誊抄就是杜绝考官通过笔迹认人的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