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信而信  (第1/1页)
    在乡间,看到一座佛寺与一座教堂,比肩而立。清晨便有和尚诵经,有教士念主。    我路过,教士向我宣讲主的教义。    我问:“主是个好人吗?”    他嗔:“主为天父。”    我问:“世人在主眼中,算什么?”    他肃然:“主爱世人。”    于是我说:“既然这样,信主与不信主,应当一样。”    他欲言。    我问:“信主可有益?”    他答:“死后世界,有天堂地狱。”    我又问:“不信可有罚?”    他答:“人生而有原罪。”    于是我说:“如此看来,主心胸不过尔尔。”    他欲怒。    我问:“主从信徒那里得到什么?主赐予信徒什么?”    他嗔:“主创世。”    于是我说:“那么,信与不信,于我无异。”    他辩:“有报应,有地狱。”    我说:“信与不信,于主也无异,他为何去当这个恶人?何不普照众生?”    他怒目,不言。    我离开,最后想起来,扭头问:“主存在吗?天堂存在吗?”    他答:“当然。”    于是我走进了寺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四周很安静,他看见我,道一声善哉。    我问:“佛是个好人吗?”    他答:“是。”    我问:“世人在佛眼中,算什么?”    他答:“差不多。佛可怜人……”    我提醒:“佛爱众生?”    他应:“是。”    于是我说:“那么,信与不信,应当一样。”    他看我。    我问:“信佛可有益?”    他答:“净土有极乐世界……”    我问:“不信可有罚?”    他答:“有六道轮回。”    我对他说:“这不是佛言。”    他微一低眉。    我又问:“佛从信徒那里得到什么?”    他答:“无得。”    我问:“佛给信徒什么?”    他答:“无赐。”    我想了想,说:“既然佛渡众生,信不信佛,于我无异。佛祖慈悲,当不会对世人分作二般。”    他也想了想,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不然。”    我等着:“那么怎样?”    他说道:“信佛,不必修佛。”    我怔住。    他又说:“佛不渡众生。我佛慈悲,所以教众生普度之法。修佛者传法,信佛者学法。”    我若有所悟,问:“何为佛法?”    他答:“修身,行善。”    我说:“那么信不信佛,还是一样。”    他答:“行善与否,当然不一样。”    我觉得有趣,说:“因果业报?”    他摇头,答:“只是心安。”    我又怔。    这个和尚怕是有故事。我想了想,没有再问。    我最后问他:“净土存在吗?”    他合十:“只在心中。”    我诚恳地说:“真好。”    他答道:“善哉善哉。”    于是我也合十,道:“我有点想信佛了。可是,这不能算是信仰。”    他低头:“我便信佛。”    我走出佛寺,阳光刺目。    然后我回首,我看见佛寺香火冷落,教堂里外,人流络绎不绝。    -    后记:    这是一篇关于假教士和假和尚的故事。如果没看懂的话,不求甚解,但还是希望您能在看完后记以后,再慢慢读一遍。    我很喜欢老庄但我不信道,喜欢经卷但不信佛,喜欢圣经但不信主。我尊重信仰,不过看到神棍却总是忍不住想驳他一驳。我问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不是针对信仰,而是基于宗教本身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也有答案——跳出宗教的桎梏,回到【信仰】本身来。    我挺喜欢这个假和尚。其实他的原型并不老,说话也没有这么文气。他对经卷的研读,甚至未必比我多,但是他说的话很有趣,我很喜欢。最后面的几句对话是我加工的。我没有问他佛是否存在是因为我相信释迦牟尼王子。相信不是信仰,他说我便信佛意思是承认并不修佛。对于佛的信仰确实是一种极纯粹的情感——真正的和尚也许已经忘记,而门外的俗人却无须返璞,便已归真。不信而信,正在于此。这真是,善哉善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