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2章 宿敌 (第2/2页)
提名,首次出席,好莱坞演技派的代表人物,那一项似乎都昭示着妮可手中的那个信封上,写着西恩.潘的名字。 大屏幕上,西恩.潘、本.金斯利,裘德.洛和比尔.莫里四个人的脸各有意味,丹尼尔的位置则放了张头像,和四周鲜活的提名者相比,当然差了一点关注度。 裘德.洛神色兴奋他不会得奖,这有9成9的把握,还有一点点可能,是用来解释“世事无常”四个字的。 金斯利和莫里两位老演员,看上去有点惴惴不安,但勉强还能维持住,虽然得奖的可能性不太高,但至少风度要保持住。 最受瞩目的,当然就是西恩.潘,只是这位看上去并不太高兴,并非冷淡或者不在意,而是真的有些阴沉。 是的,按照公关回来的结果,他知道自己的支持票基本足以获胜,这是他选择出席奥斯卡的重要原因,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他的公关尽管没有能够探听到足够的消息,但原来确保的票却开始浮动起来,这让他有点不安,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何况,他还是认为自己将拿奖的。 随着奥斯卡的临近,丹尼尔这边开始发力为连桩影帝铺垫,西恩.潘的心情就更坏了。 对于丹尼尔,他简直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西恩潘以“坏”闻名,进监狱、暴力狂、脾气坏,这是他的几个标签。丹尼尔则完全相反,始终以得体、礼貌、榜样、偶像这样的描述词汇被报导。 反面典型和正面典型,相差一百八十度。 这里的正面和反面并没有其它意思,不指代任何好莱坞硬通货权力、名气、演技、奖项等等。 除了形象之外,西恩.潘和丹尼尔都以反战闻名。前者甚至被纽约时报讽刺为“巴格达西恩”因为他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前往巴格达,并且登报要求小布什改变自己的对伊政策,他和萨达姆有些交情,简称911和萨达姆无关。这些言论当然让他被网民骂了个翻天覆地。 丹尼尔就不一样了,他也持反战的态度,但他没有和美国人民为敌的意思,他从来都以美人的生命为说辞这显然是狡猾的,但也是聪明的。重要的是,他的公开演讲如今渐渐成为现实,他从反战者已经进化为预言家,这让他已经完全脱离被好战者辱骂的境地。何况,受任难民署亲善大使,在非洲得到超高礼遇,也都让他在这一话题上受益匪浅。 现在,当他们白刃相见奥斯卡的时候,西恩.潘心中的复杂感受是不需要多说的。 如今丹尼尔开始这么大张旗鼓的被认为应该获奖要么是他把握很大,要么就是被人计算了。 而他,西恩.潘应该是最大的被怀疑对象。 今晚更让他感到憋屈的是,他居然没有出席这也是因为他假称丹尼尔将参演他的911短片,才引发了他宣布暂离好莱坞的决定。 这一切的巧合让整个场面变得如此诡异。 一些报纸在此前的报导中,其实已经在边边角角上顺带着提及了这些,毫不犹豫地将他们俩称作“宿敌”,也没有忘记揣测一番西恩.潘的恶意尽管那不太靠谱。但小报是不管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它们要的只是关注度和销量。 阴谋论盛行多年,而且这一次的“阴谋”如此直白,如果不好好利用一番,小报们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不论如何,整个颁奖季,西恩.潘尽管已经拿的盆满钵满,却始终有一个疙瘩在心口上,只觉得影响呼吸。 这让他在宣布获奖人前夕,没法让自己的脸上看上去柔和、喜气一点。 身后细细碎碎的议论声,让他的心情更坏了。 妮可.基德曼从屏幕上移开目光,转向台下,露出一个笑容来,“第7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属于” 所有人都在盯着妮可的表情,尽管一秒钟之后,她就会念出这个名字,揭开这场持续了两三个月的争论的谜题。但大家还是希望从她的表情中提前那么几毫秒得到结果,这种心里实在无法解释。 妮可顿了顿,这显然不是设计,而不是被惊讶到了。 随后她似乎意味着那个名字的意义,从而变得略微激动起来。 “获奖的是丹尼尔.桑德勒,加勒比海盗” 柯达剧院,炸了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