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巧吃两头(加更) (第2/2页)
实举步维艰,但两人对宫田龙二的态度却很一致――不给鬼子卖命。 只不过,在江连横看来,他跟鬼子是私仇。 当年,三浦熊介把大姑许如清折磨成那样,他若再给鬼子卖命,恐怕这辈子都不敢再面对大姑,身死以后,更是无颜面对老爹和几个叔叔。 更重要的是,江连横不愿受制于人,这与其性格相悖。 尽管他也对张老疙瘩言听计从,但那是出于救出大姑的恩情,而且老张也从未威胁过他,对他也基本采取放养姿态。 胡小妍跟江连横的结论一致,所思所想却全然不同。 她认为,灭门白家、杀了三浦熊介,大姑、老爹和叔叔们的仇,就已经两清了。 不给鬼子卖命,是因为她清楚地记得白家的结局。 当初,白家父子给东洋当牛做马,危难关头,照样被当成弃子,江家不能再走这条老路。 另一方面,自辛亥年以来,民族意识迅速崛起,汉jianian的骂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为人所不齿。 胡小妍没念过书,不懂什么叫民族意识。 但或许是跟身体残疾有关,胡小妍素来心思敏感,仅仅从报上的消息和四风口带来的市井见闻,她还是敏锐的觉察出这种无形的转变。 尤其是不久以前,方大头卖国借款,报上、民间,口诛笔伐、骂声一片。 白家当年给鬼子卖命,并没有太多冷眼,可现在的情况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小道,你是家里的面子。爹说过,一门里头,什么脏了,面子也不能脏。” 胡小妍靠在床头,忧心忡忡地说:“你要是真给鬼子卖命,一旦坐实了,咱们家一定会被线上的老合孤立。到时候,就算势力再大,蔓儿臭了,在哪也不受待见。”
江连横闻言,默默点头。 毕竟,晚清以来,所谓江湖会党,除了坑蒙拐骗、欺男霸女以外,往“大义”上靠,实则一直就在干两件事儿――一是倒清;二是排洋。 人在江湖,只要干了这两件事儿,仿佛就得了免罪金牌。 哪怕原先再怎么作恶多端,到哪儿都有人愿意捧一声“好汉”。 正因如此,江湖中人实际上比寻常百姓,更在乎汉jianian的骂名。 江家若是敢越雷池半步,不说别人,苏家便会第一个跟他们划清界限。 到时候,还谈什么扬名四海,合纵连横?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谁在我这位置上,谁不迷糊?”江连横叹息道,“给鬼子卖命,我对不起咱爹和大姑;不给鬼子卖命,家里的生意维持不下去,没钱就没势力,在线上要是没势力,就只能等着别人把咱家取而代之。难呐!真他妈难!” “要给鬼子出力,还不能真给鬼子出力。”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我总觉得,宫田龙二现在仍然怀疑是我杀了三浦熊介,我越是不出力,他肯定越怀疑,万一在哪走漏了风声,咱们全家都得完犊子。” 宫田龙二――胡小妍把这个名字刻在了心里。 “小道,鬼子是非得要那块地么?” “应该是吧,说是要盖什么工厂,具体我也不清楚。” “也就是说,如果你拿不下那个姓魏的地主,鬼子逼急了,也会亲自动手?” “我觉得会,鬼子不是向来都那样儿么!给好处不要,那就给你枪子儿。” 胡小妍想了一会儿,猛地坐起身,却道:“要不,咱们吃两头吧?” 江连横皱起眉头,问:“什么意思?” “我记得爹和二叔、三叔他们,当胡子的时候,还有七八条长枪,你还记得么?” “记着,我爹还有一条‘水连珠’呢!七叔走的时候,还给我了。多少年都不用了,不是让你放地库里了么?” 说着说着,江连横便忽地明白了媳妇儿的想法。 “你是想把那些枪给地主,让他们对付鬼子?” 胡小妍摇摇头,却说:“给他们干啥,他是地主,又不缺钱,不如干脆卖给他们,反正咱们在城里待着,那些长枪也用不了,低价卖给他们。” 如此一来,江连横便可以用“响窑”为借口,跟鬼子那边有个交代;同时,也能让线上开眼的老合知道江家的用心。 一旦计划得当,那就不仅仅是一石二鸟那么简单。 要是最后宫田龙二亲自去强征民地,从中制造一些诸如被“刁民射杀”的意外,三浦熊介的隐患,便也可以随之迎刃而解。 想法很好,但需要格外小心。 既要让人知道江家的用意,又要提防给鬼子走漏了风声。 江连横沉思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虽然不算最好的办法,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嗯……这事儿让南风去办,靠谱不?” 识人用人,还是得看胡小妍的意见。 “让南风去办可以,他长得面善,好说话……” 见媳妇儿的话没说完,江连横便问:“还有啥欠周到的么?” 胡小妍想了想,又说:“明天再把东风给我叫来吧!” 昨天收藏竟然负增长了,好慌,心凉~ 打赏:32165/20000 月票:602/500 欠更: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